調查:日本企業的中國業務該怎樣?
2019/10/08
日本企業對中美摩擦的警惕感正在加強。日本經濟新聞社等的調查顯示,針對目前的在華業務,回答稱「應縮小」的日本企業商務人士達到23.9%,近4分之1具有「去中國化」意識。由於中美對立的長期化,兩個大國的經濟活動被割裂,形成區塊化的「脫鉤」加劇,調查結果反映出日本企業此前構建的國際供應鏈正在逐漸崩潰的跡象。 (關聯報道:針對在華業務,日企相關人士樂觀與悲觀並存)
美國川普政府自2018年起,分階段對中國産品加徵關稅,中美貿易戰日趨激化。2019年9月啟動了第4輪加徵關稅。日本經濟新聞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在第4輪加徵關稅之後,於9月前半段以主要在日本企業負責中國相關業務的管理人員等約1000人為對象實施了問卷調查。回答者的53.5%屬於製造業企業。
![]() |
對於在中美摩擦日趨激化的背景下,應如何推進自身企業的在華業務這一問題,回答稱「縮小」的受訪者接近4分之1,但更多的是「維持現狀,觀察事態」的60.4%。分析這樣回答的日企商務人士的態度,大體上分為2種。
中國除了人工費上升,生産成本正在提高之外,還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正在逐步失去作為出口基地的競爭力。出現了傾向於縮小在華業務的聲音,例如「在中國設置工廠的重要性正在減弱」(製造業的50多歲女性),「正在探索以東南亞代替中國的可能性」(非製造業的50多歲男性)。
另一方面,認為「現在和今後都不能忽視巨大市場」(製造業的40多歲男性)的意見也很突出。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對於眾多日本企業來説都很有吸引力。很多日本企業都在尋求將來擴大業務的同時,目前暫時採取觀望態度,以觀察中美對立和經濟的走勢。
今後應加深與中國的來往還是要保持距離?日本商務人士的看法基本分為兩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