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業代表的日立要「去製造業」
2019/04/28
日立製作所將出售作為集團旗下核心、與日立金屬並稱為「御三家」的日立化成。自1910年創建以來,日立一直代表著日本的製造業。隨著出售一直提供作為産品製造基礎的原材料的日立化成,其經營將進入新階段。日立將從「産品製造」轉向「數位領域」。其主動跳出製造業的框架,力爭成為數位經濟領域的主角。
在位於茨城縣日立市的日立事務所內,有一個日立集團的員工和家屬都可以參觀的地方。那就是日立創始人小平浪平的紀念館。在那裏,創始人製造的5馬力電動機(馬達)被妥善保管。
這款馬達是如今擁有總計約30萬名員工、涉足家電、核電乃至IT的巨大集團——日立的第一個産品。從小型馬達起家的創業期的日立認為有必要且一直加以磨練的技術被推向業務化,在二戰後,因拆分而形成的是包括日立化成在內的御三家。
體現時代潮流的經營
如今,日立將作出通過出售日立化成、切斷作為企業的源流這一決斷。在數位化浪潮洶湧而至的背景下,日立社長東原敏昭斷言「‘製造業’將消失」。因此,將擺脫以往的大量生産方式的製造業,力爭轉型為通過「物聯網(IoT)」等聚攏數據來創造附加值的企業,這一今後的前進方向日趨鮮明。
在應對數位化方面採取果斷舉措的不僅僅是日立,而是整個製造業的課題。日立作為日本製造業的代表,一直在將時代的潮流體現到經營上。
日立1960年代向美國出口渦輪機,還開發了彩色電視機。到1970年代,涉足新幹線的管理系統,作為「綜合性機電企業」,一直象徵著在快速經濟發展期飛速增長的日本的面貌。到1980年代,日立開發出具有世界最高水準性能的大型電腦,一直領跑IT領域。
在經濟泡沫破裂後的1990年代,經營的前景變得不再那麼可靠。曾是消費品領域核心的家電邁向低價化。積極投資的半導體和電腦領域的通用化也迅速加劇,1998財年(截至1999年3月)日立陷入虧損。進入2000年代後,通過業務部門的重組等舉措,推進了經營的重建,但和很多日本企業一樣,盈利狀況持續忽好忽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