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業代表的日立要「去製造業」
2019/04/28
對這樣的經營構成打擊的是2008年的雷曼危機。2008財年,日立創出了作為當時日本製造業歷史新高的7873億日元的最終虧損。
由於陷入「深谷」,隨後的復甦之路自然也充滿戲劇性。2009年出任社長的川村隆(現為東京電力控股會長)大刀闊斧推進了旗下企業重組。接替川村的中西宏明會長也在2011年出售美國硬碟驅動器(HDD)業務,推進了果斷的業務調整,恢復了盈利。
危機感起到推動作用
不過,當時的管理層並未將御三家作為出售對象。2013,將屬於御三家之一、業績低迷的日立電線和日立金屬合併。此次,促成出售日立化成這一決斷的是想要在「後製造業」時代生存下去、「不需要沒有盈利能力的旗下企業」(高管)這一強烈的危機感。
日立抓住時代變化、試圖挑戰的是向數字企業轉型。相關人士表示,日立管理層當初顧及屬於御三家的日立化成,一直表示「取決於夥伴企業的選擇」,但談判未能順利推進,或許因此改為了招標方式。日立決定遠離數位化下無法帶來收益擴大的業務。在始於2019財年的中期經營計劃中,這一方針沒有設置例外。
不過,最早推進數位化的美國通用電氣(GE)也持續表現低迷。日立要想避免重蹈通用電氣的覆轍,進一步的重組或難以避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田隆文,志賀優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