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的生物識別技術領跑世界
2020/07/16
不過,如今AI的通用化迅速推進,這也帶來了眾多新競爭者。即使是在「過去被稱為(準確度較低、毫無作用的)廉價技術」(今岡)的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海外的新興企業也在崛起。參加2018年美國評估測試的企業和團體數從上次的16個大幅增至49個。除了中國和俄羅斯之外,亞洲地區的涉足企業也在增加。
![]() |
面對這種趨勢,各企業開始開發生物特徵識別的加密技術等。各企業開始瞄準的不是高速但低品質的普及,而是推進確保安全性、進行細緻説明的措施。
指紋和靜脈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雖然已開始應用於ATM(自動取款機)和個人電腦等眾多産品,但收益性依然很低也是課題。
原因是,僅憑銷售産品本身的商業模式,很可能被捲入價格競爭。事實上,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的人臉識別並未採用日本企業的技術,僅憑技術實力難以取得商業上的勝利也是實情。
為此,富士通Frontech於4月收購了涉足生物特徵識別應用等的美國企業。從單純銷售感測器等的商業模式轉向了涉足系統整體的戰略。
在生物特徵識別的普及過程中,成為最大障礙的是兼顧隱私保護。在開發和應用相關技術之際,一直伴隨著如何保護獨一無二的終極個人資訊等的討論。由於對監視社會的助長也令人擔憂,以日本和歐美的已開發國家為中心,抵觸感根深蒂固。
不過,NEC受益於新冠疫情推高的「非接觸」需求,力爭到2020年度通過生物特徵識別實現2000億日元營業收入。NEC社長新野隆表示「(今後)非接觸將變得理所當然」。
如何兼顧個人隱私並創造有助於生活等的新利用場景?在掌握先進的技術實力的同時,日本企業靈活的想像力也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企業報道部 水口二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