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企業的生物識別技術領跑世界

日本企業的生物識別技術領跑世界

2020/07/16

PRINT

      不過,如今AI的通用化迅速推進,這也帶來了眾多新競爭者。即使是在「過去被稱為(準確度較低、毫無作用的)廉價技術」(今岡)的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海外的新興企業也在崛起。參加2018年美國評估測試的企業和團體數從上次的16個大幅增至49個。除了中國和俄羅斯之外,亞洲地區的涉足企業也在增加。

      

  

      面對這種趨勢,各企業開始開發生物特徵識別的加密技術等。各企業開始瞄準的不是高速但低品質的普及,而是推進確保安全性、進行細緻説明的措施。

    

      指紋和靜脈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雖然已開始應用於ATM(自動取款機)和個人電腦等眾多産品,但收益性依然很低也是課題。

  

      原因是,僅憑銷售産品本身的商業模式,很可能被捲入價格競爭。事實上,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的人臉識別並未採用日本企業的技術,僅憑技術實力難以取得商業上的勝利也是實情。

   

      為此,富士通Frontech於4月收購了涉足生物特徵識別應用等的美國企業。從單純銷售感測器等的商業模式轉向了涉足系統整體的戰略。

     

      在生物特徵識別的普及過程中,成為最大障礙的是兼顧隱私保護。在開發和應用相關技術之際,一直伴隨著如何保護獨一無二的終極個人資訊等的討論。由於對監視社會的助長也令人擔憂,以日本和歐美的已開發國家為中心,抵觸感根深蒂固。

   

      不過,NEC受益於新冠疫情推高的「非接觸」需求,力爭到2020年度通過生物特徵識別實現2000億日元營業收入。NEC社長新野隆表示「(今後)非接觸將變得理所當然」。

   

      如何兼顧個人隱私並創造有助於生活等的新利用場景?在掌握先進的技術實力的同時,日本企業靈活的想像力也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企業報道部 水口二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