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鍋淑郎:我不適合日本的環境是事實
2021/10/18
真鍋對頻發的「氣候危機」表示強烈的擔憂。他指出,如果繼續排放二氧化碳,可能會達到無法挽回的臨界點。討論全球變暖對策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將於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真鍋將關注會議進展。
真鍋表示,「即使減少排放,只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全球變暖造成的不良影響就會持續擴大。全球的領導者已經展現出要致力於全球變暖對策的姿態,對此我給予積極評價,但氣候危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應該立即執行可以採取的對策。不過,由於不能立即見效,需要站在長遠角度持續去做」。
真鍋在獲獎後曾有過「不想回日本」的發言,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對此,真鍋回應稱,「我不適合日本的環境是事實。在美國,可以在學會進行直言不諱的討論。如果有研究人員反對某個學説,他會當場指出問題,如果爭論進入白熱化階段,會專門拿出時間繼續進行討論。這都是家常便飯。我是通過跟競爭對手們進行討論,吸納了能夠認同的觀點之後,才推動研究進步的。在日本基本看不到這種場面,研究人員可能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真鍋認識到了日本科學界的問題,也關心問題的發展。他提出要建立能讓年輕人依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開展研究的環境。
真鍋指出,「在日本,領導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接班人而任用年輕人。這樣並不能開創新的領域。我曾經的領導約瑟夫·斯馬戈林斯基(Joseph Smagorinsky)獲取了資金,但他只是提出用電腦預測氣候這一大主題,具體事情都交給我來做了。很幸運,我只需要專心負責研究。我沒寫過研究計劃書,也沒做過管理」。
![]() |
真鍋(中)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上司斯馬戈林斯基等人合作開發氣候模型(照片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提供) |
真鍋還回顧稱,「研究應該是出於好奇心。這是我長達約60年持續研究的原動力。我為了試驗最初建立的氣候模型,嘗試將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了2倍。結果發現了氣溫升高2.3度這一意料之外的結果。我當時沒想到氣候變暖會成為這麼嚴重的問題,也沒想過會獲得諾貝爾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青木慎一
真鍋淑郎
1931年出生在日本愛媛縣。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1958年赴美,進入美國國家氣象局(現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歷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地球物理流體力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等。1997~2001年,在日本科學技術廳(現為文部科學省)旗下的組織擔任全球變暖預測研究的負責人。2001年回到美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獲得過美國富蘭克林獎章及瑞典的克拉福德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