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鋁看脫碳的兩難境地
2021/11/29
除了自2021年起按季度制定各地區的能源用量目標之外,中國還在穩步推進促使高耗能行業實質性減産的政策,包括禁止對鋁等行業提供優惠電價,以及取消電價上限等。
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的李雪連指出中國的環保措施是認真的。李雪連認為,過去20年,中國人富裕起來,能得到支援的政策也從重視經濟變為實現沒有大氣污染和重現藍天等良好環境。
![]() |
由於國內産量減少,中國從2020年開始迅速增加鋁材進口以彌補缺口。包括半成品在內,向全球供應大量鋁材的中國發生了變化,這可能會導致全球鋁市場供需結構轉型。英國調查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烏代(音譯)認為,「未來5年,鋁市場的累計供應缺口至少會達到400萬噸」。
脫碳潮流導致供應受限,但需求卻在不斷上升。為了增加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必須減輕車身重量,重量只有鐵三分之一的鋁是核心材料之一,預計需求將會增長。
美國純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正在推進一項新舉措,不僅是車身和零部件,部分後車體也通過在模型中注入鋁來生産。
為了消除鋁生産過程中碳排放量增多的困境,很多企業在採購時尋求環保材料。蘋果和寶馬等大型企業相繼採用了「綠色鋁」,生産使用的電力來源是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
住友商事輕金屬事業部的宮地泰史表示,「一些企業在採購時會進行篩選,比如僅招標使用水電生産的鋁等」。但只有部分産地用水電生産鋁,僅佔全球總量的3成。如果需求很集中,就會出現相互爭奪的局面。甚至有企業在採購時願意支付「綠色溢價」。
![]() |
美國的鋁需求迅速增加,庫存持續不足(Reuters) |
要實現脫碳社會,需要大量的鋁、銅、鎳等金屬資源。但生産這些金屬時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後會越來越難被容忍。如果不能解決這樣的脫碳困境,必需資源産生不足、價格持續高漲的風險將會變成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