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已經啟動近兩周。在上海外匯市場,日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已完全走上正軌,成為交易成本的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之間的差價也已縮小。交易走上正軌的原因在於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實施的「造市者制度」。市場開始對通過提高流動性,擴大企業實際需求交易的期待。
|
圖為上海的金融街 |
「將來需要有專門進行人民幣和日元交易的交易員」,一家中國大型銀行的市場部門負責人滿心歡喜地説。據説目前是由人民幣與美元外匯交易員兼職提供人民幣兌日元的價格,但由於訂單在順利增加,兼職已越來越難以滿足交易需求。
銀行間市場的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在6月1日以前基本接近零,而開始直接交易的第一週已經擴大至每天平均2.5億~4億美元規模。在首日交易開始後,交易呈走熱狀態。日資銀行外匯部門負責人透露,曾經一度出現買賣差價倒掛現象,現在雖然已趨於穩定,相當於客戶交易成本的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已經從以往的2分之1縮小至3分之1。
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能夠順利開局,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配合6月1日直接交易的啟動,推出了具有中國特有的「造市者制度」。
此次,除了挑選出三菱東京MUFJ銀行等三大日本銀行外,中國央行還選擇了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英資HSBC等海內外10家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獲得了向客戶做宣傳擴大交易的「造市者」資格。
這個制度的作用則顯現在對擴大流動性上。擔任造市者的金融機構承擔兩項任務,一是在銀行間市場提供日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二是接受客戶訂單以自有資金進行人民幣與日元交易。
上海金融街人士表示,市場也期待提高日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流動性會有助於擴大企業的實際交易需求。
一名日資銀行外匯負責人説:「除了市佔率外,每個月還將評報出的價格是否適當,如果評估結果未達標,就有可能被取消造市者資格」,通過這項嚴格制度的實施,買賣差價在縮小,頻繁進行買賣的客戶的交易成本將下降。
在上海外匯市場,造市者制度除了在美元對人民幣交易之外,還在俄羅斯盧布兌換人民幣、馬來西亞林吉特兌換人民幣的交易中引入。中國今後的課題是如何提高市場流動性,使與美元相比規模仍然較小的人民幣計價貿易結算能夠得以擴大。
由於擔心經濟放緩也讓資金外流的擔憂越來越濃重,而持續擴大投資的日本對中國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2011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較上一年增長55%,與美國下降21.5%、德英法意歐洲4國下降11.3%相比差距明顯。
通過提高人民幣與日元結算的便利性,可以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結算規模和對華直接投資,進而進一步提高日元對人民幣的流動性,關鍵是今後能否形成這種良性循環。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相關報道:
人民幣-日元直接交易在東京和上海啟動
社評:讓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惠及兩國
人民幣借助日元出海
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ABC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