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金融市場 > 海外投資者遠離中國股市

海外投資者遠離中國股市

2015/07/28

PRINT

       海外投資者遠離中國股市的態勢越來越明顯。海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證券交易所買賣的上海股票方面,7月的凈賣額(截至7月24日)達333億元,創出新高。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救市」政策支撐下,從6月中旬開始迅猛下跌的上海股市行情出現反彈,不過海外投資者對過度干預股市的「官方主導行情」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

       滬港股票交易市場互聯互通是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股票的機制。交易額佔上海股市整體交易額的1%左右。海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買賣上海股票的交易自去年11月滬港通機制啟動以來,一直呈凈買入狀態。但是6月中旬以後,在股價指數從超過5000點驟跌至3500點的過程中,凈賣出的交易日出現增多。

 
       在希臘公投否決財政緊縮政策的第2天,也就是7月6日,凈賣出額達135億元,創過去最高紀錄,以此為開端,截止7月16日,連續9日出現賣超。

       中國政府為了防止股價暴跌相繼推出了多項政策。除了暫停首次公開募股(IPO)外,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還通過政府旗下的證券金融公司向股市供應資金。雖然上證綜合指數恢復至4000點左右,不過市場認為這是人為形成的行情,不信任感出現升溫。

       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的高級經濟師姚遠表示「除了(國有銀行等)大企業股票外,中國股票的PER(市盈率)仍然過高。今後股價有可能下跌10~20%」。

        中國公安部門日前表示將排查股市惡意賣空行為。市場上開始出現「美資證券是股價下滑的直接因素」等傳言,外資成為替罪羊的動向也出現,因此對滬市交易持慎重態度的金融機構和基金不在少數。

        對上市企業可以自己決定停牌這一體制的不滿也開始加強。以「「公司擬籌劃重大事項,因相關事項存在不確定性,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為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等為由,停牌企業一度超過1400家,佔到了中國A股上市企業的一半左右。以中國股票為投資對象的海外基金難以進行股票交易,停止申購和解約的例子接連不斷。

        野村國際的中國股市研究部主管劉鳴鏑指出,「在美國和日本即便停牌也只有幾個小時而已,而上海和深圳市場可無限期停牌」,認為流動性低下正成為海外投資者的擔憂因素。

       中國股市急速下滑之前,還有期待認為,國際股價指數MSCI會將中國股市納入,來自海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入會加速。不過,一系列的股價對策體現出了中國股票市場的與眾不同,越來越多的猜測認為,「中國股市被納入的時間還很遙遠」(美資證券)。

       中國政府公佈了最早於年內在風險企業較多的深圳和香港之間進行股票相互交易的計劃。如果海外投資者繼續持慎重態度,這一計劃的啟動時間也可能推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粟井康夫 香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