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是從吃外國料理開始的
2017/03/31
對不符合日本人口味的料理反復進行改良,創造了日式西餐(比如炸肉餅、炸豬排、炸蝦)這一獨特的領域。從中國傳入的餃子、拉麵,從印度傳入的咖哩如今味道都變成了日本風味,成為日本人最喜歡的料理。日本人不管好壞嘗試各國的文化、制度和技術,吸收覺得最美味(有用)的部分,然後再為符合日本人的味覺(國情)進行微妙的改良。
|
例如,東京警視廳的制度是從法國學來的。海軍技術最初是從英國後來又從美國學習。陸軍技術最初是從法國,後來從德國學習。法律是從法國和德國學來的,工業是從英美和德國學來的,鐵路從英國,醫學從德國,小説從法國和俄羅斯,繪畫從法國,音樂從德國……。因此,現代日本的文化、制度和技術的起源不一而足,因而被稱為「雜種文化」。
日本吸收外國文化之後進行各種改良,使其能夠在日本有效發揮作用。例如勞資雙方相互協調的「勞動組合」(工會)、採用看板管理方式的汽車工廠、出售各種便當的便利店,雖都發源於外國,卻最終在日本構築出日本獨有的制度、文化和産業。中國也在明治維新同一時期的19世紀中期嘗試移植外國文明,但沒有成功。或許是因為中國人厭惡、不願嘗試外國料理,無法理解外國料理的精髓。完全不了解外國料理的話又怎能進行改良呢?
在自詡「中華料理(中國的傳統文化、制度)世界第一」的風土下,中國人不去嘗試各國的料理(各國的文化、制度)。僅有少數廚師烹飪外國料理,而且也得不到尊敬。由於對外國料理缺乏敬意,廚師也不願認真學習外國料理的烹飪方法。烹飪外國料理的廚師只是隨意烹製外國料理然後擺到中國的餐桌上而已。結果,中國在産業發展方面大幅落後。
雖然已經過去150年,但是中國至今似乎仍有很多本國文化禮讚者(反之就是單純的本國文化貶低者)。去國外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品嚐一下濃縮著該國文化傳統的當地料理嗎?如果赴海外旅行時帶著泡麵,就會無法理解外國的文化、制度和産業的精髓。不吃外國料理的人缺乏適應時刻變化的現代文明的能力,阻礙自身的發展。
虛心開懷地嘗試各國的料理,就會對一些料理産生「中華料理中沒有這種料理,很好吃,是怎麼做的呢?」的想法。如果多花一些心思的話,或許還可以將其變成符合中國人口味的料理。有了比較,就能知道中華料理的長處,獲得怎樣將中華料理變得更美味的啟發。在嘗試之後怎麼都不合口味的料理不去引進,認為沒有改良餘地的不去理會就好了。
回到料理本身的話題上來。在東京和大阪隨處可見外國料理店,外國料理甚至多到很難看到日本料理的程度。法國料理、中國料理、義大利料理、西班牙料理和泰國料理等這些在全球很有人氣的料理自不必説,南韓、越南、印度、摩洛哥、墨西哥、巴西和德國等料理也到處都是。有一些是原汁原味的外國料理,還有一些改良成符合日本人口味的。
但在日本只有一種料理很難看到,那就是美國料理。每年有近400萬日本人前往美國,品嚐當地料理,不過不管多麼不挑食的日本人,在日本國內提起美國料理都會説「饒了我吧」。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