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爾定律」提出者去世,鼓舞半導體飛躍進化
(2023/03/27)
-

中山淳史:令人遺憾的是,日本企業對數位時代的拘泥和預見太過天真,未能擺脫傳統産業結構。如果像摩爾定律那樣,1972年款的小型乘用車能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續提升燃效,那麼現在1升燃油即可繞地球20多圈……
-
如何看待2023年中國出口?
(2023/03/27)
-

樊磊:2023年的中國出口固然不像一些社交媒體所宣傳的那麼悲觀,卻也面對著明顯的挑戰,目前就判斷出口同比增速已經見底可能還為時過早。
-
德國汽車拒絕告別內燃機,並不是偶然
(2023/03/23)
-

德國車企們明明嗅到了自身淪為汽車屆諾基亞的危險,明明信誓旦旦説要電動化,但其實對內燃機的執念,揮之不去。
-
還加息嗎?美聯儲主席的最大考驗
(2023/03/22)
-

伴百江:是繼續加息來對抗通貨膨脹?還是推遲加息來清理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因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臨著上任以來的最大困境。這不僅是鮑威爾的最大考驗,也可能是美聯儲歷史上的最大考驗。有跡象表明,有缺陷的銀行監管是導致矽谷銀行倒閉的一個因素……
-
豐田艱難路(2)與供應商的信任關係在動搖
(2023/03/22)
-

與供應商「共存共榮」一直是豐田競爭力的源泉。如今,這種信任關係正在動搖。2022年度,豐田三次下調生産計劃,這讓供應商的不滿逐漸積聚。 「立刻就可以拿到想要的零部件的時代已經結束」,豐田相關人員越來越有危機感……
-
瑞信的失敗考驗「後雷曼」的監管體制
(2023/03/20)
-

小平龍四郎:瑞信是世界金融監督機構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的30家銀行之一。本來應該是金融系統發生動揺時發揮穩定作用的金融機構。實際上發生的事情相反……
-
日本消費走向「消齡化」時代
(2023/03/20)
-

中村直文:近30年日本20~60多歲人群的價值觀和消費取向的差距趨於消失,這種新的社會形態被稱為「消齡化」。有專家指出,企業以前將行銷的重心放在年輕人和年輕家庭,但隨著年齡層差異的消失,今後有必要轉向超越年齡層的縱向市場……
-
《晶片法》帶動的美國政治機會主義
(2023/03/20)
-

這是拜登政府迄今為止利用政策影響企業最激進的動作之一,但該法在保護美國關鍵技術供應鏈之外,更是與本土政治博弈緊密綁定。
-
日企從全球市值50強中走向消失
(2023/03/16)
-

梶原誠:1988年底世界總市值前50的企業中,有32家日企。2009年以後只剩豐田一家。日本在失去的30年裏被世界拉開差距,股市無情地反映出企業和國家的沉浮。美國矽谷銀行破産引發的衝擊正在迫使全世界的投資者對股票做出進一步甄別……
-
對話瀚川智慧CEO蔡昌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風口」已至?
(2023/03/16)
-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的前景?參賽者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汽車廠商又該怎樣面對「車電分離」可能帶來的權力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