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正試圖憑藉設計的力量,改變加快走向平庸的IT行業。美國當地時間3月9日,除了備受期待的新一代手錶型終端「Apple Watch」之外,蘋果還發佈了已經成為均一化産品象徵的筆記型電腦的新款産品——超薄版「MacBook」。兩款産品雖然並沒有特別的驚人之處,但都採用了簡潔的外觀設計,同時蘋果還毫不吝惜地加入了其在智慧手機開發方面積累的最尖端技術。因此,可以説這兩款産品無論是設計還是功能,都被提升到了極致。
 |
通過材質、尺寸和顏色等形成了豐富的變化。另外,錶帶也採用各種不同的材質和款式,可以自由搭配(reuters-kyodo) |
分析新産品可以發現,蘋果志在擺脫一味受迅速變化的技術趨勢影響、不斷追求低價化的IT産業特有的競爭核心。蘋果此次傾注于Apple Watch和MacBook的製造態度,從其近年來的表現來看也顯得格外突出。總體來説,此次蘋果的嘗試感覺酷似法國愛馬仕和義大利寶格麗(Bulgari)等慣用的産品路線。
換句話説,蘋果已從新陳代謝迅速的快速時尚,轉向打造如同高檔品牌一樣可以長期受到喜愛的數位産品。IT行業一直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法來刺激消費者的饑渴感,並以此實現增長。但時至今日,這種手法事實上已經讓IT行業變得難以創造出新的趨勢,也難以突破現有局面。如果此次蘋果大膽改變競爭核心的嘗試能贏得消費者的支援,將有望給IT行業帶來嶄新的價值觀。
Apple Watch並非快速時尚
「非常契合作為近年來流行趨勢的運動型時尚。作為前所未有的全新且做工考究的手錶,將贏得熱衷於時尚的男女的心」,日本Hearst婦女畫報社發行的老牌時尚雜誌《ELLE JAPON》的編輯浦田庸子對Apple Watch給予如此評價。浦田庸子多年來一直追蹤採訪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繼去年9月蘋果在美國舉行的發佈會之後,她在3月10日又參加了在日本國內舉行的試用會,並戴上了Apple Watch,大致體驗了其功能。
她肯定地表示Apple Watch並非是可以與勞力士等高級時裝表在同一平臺上展開競爭的手錶,但同時評價稱:「在可以輕鬆地隨意改變搭配這一點上,接近於根據當天西裝搭配合適鞋子的感覺,作為一種時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Apple Watch將於4月24日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上市,其最大特點是在採用完全統一的錶盤外形設計的同時,為用戶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變化和搭配。根據材質的不同,錶殼分為鋁製(不含稅4萬2800日元起,日本市場價格,以下同)、不銹鋼製(6萬6800日元起)和18K金制(128萬日元起)3款。
 |
設計屬於正統風格。不過,考慮到進行觸控操作,4邊的邊緣部分加工為曲面,同時採用了動作隨著手指按壓力度而發生改變的感壓式面板,在技術方面下足了功夫 |
如果是18K金材質,還可以分為「黃金」和「玫瑰金」,根據材質的不同,可以從2種顏色中選擇。同時,尺寸也分為大小2種,配合手腕的粗細,可以從38毫米和42毫米之中作出選擇。而最大的亮點則是錶帶。蘋果此次大量推出了採用橡膠、金屬和皮革等的設計獨特的産品。僅僅適用於不銹鋼製機身的錶帶就達到6種,同時顏色的變化也相當豐富。例如採用網眼狀較長金屬製的「米蘭風環形(Milanese loop)」錶帶,據稱這一設計靈感來源於19世紀前後在米蘭誕生的設計樣式。可見蘋果在各個款式的設計中下足了功夫。
最低4萬日元(日本市場)左右的價格,對於僅僅想借助手錶確認時間的人來説,或許顯得過於昂貴。不過,對於將飾品視為擴大自我表現領域的工具、不惜大手筆投入的人來説,Apple Watch似乎會被認為物有所值而被接受。
自去年9月Apple Watch發佈之後,對於其簡潔的設計就褒貶不一。南韓三星電子和美國摩托羅拉等很早就推出了可穿戴終端。Apple Watch的外觀與之相比看起來或許沒有明顯區別。由於採用全新設計、以低廉定價不斷將産品投放市場正在成為慣例,因此Apple Watch給人以並不出奇的印象也情有可原。
誕生簡潔設計的原動力
筆者也參加了試用會,得到了實際佩戴的機會。看到擺放著的産品,第一印象是不算好也不算壞。不過實際戴在手上體驗之後,我對其的評價完全改變。感覺正因為設計簡潔,才不會受到流行趨勢的左右,可以每天堅持佩戴。包括錶盤的螢幕設計在內,有上百萬種變化,也正是這種自由度讓其充滿了無形的魅力。讓人感覺即使對健身或者簡訊等其中某幾項功能感到厭倦,也仍然會熱衷於繼續使用。
1935年誕生的愛馬仕包「Kelly(凱莉)」,還有自1953年起連續推出的勞力士手錶「Explorer」亦是如此。越是長期得到消費者的鍾愛、同時在有些場合超越時代得到繼承的産品,實際上在設計方面的衝擊力都沒有想像中強烈。與其説是獨樹一幟,不如説是更加重視自然融入生活的普遍性。而Apple Watch似乎也讓人感覺充滿著類似的氣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