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服裝及機電産品兩類産品比較可以看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影響是有區別的,勞動密集程度越高的服裝産品其競爭力受到的負面影響越大;而技術密集程度相對較高的機電産品中國仍維持有較大的比較優勢。這種趨勢也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另外,整體市場佔有率變化緣由中,除了原油·原材料價格暴跌推高中國産品的市場佔有率以外,「中國製造」的結構升級和生産率提到等帶來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功不可沒。
但是,儘管「中國製造」國際競爭力仍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準上,前景還是充滿著挑戰。如附圖2所示,「中國製造」的挑戰不僅來自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長期來處於優勢地位的美國高技術産品進口市場中也開始面臨來自越南、印度等新興國家的挑戰,佔比開始下滑。中國只有改善內外資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生産率和加快創新別無其他選擇。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金堅敏 簡歷
日本富士通總研主席研究員,博士(國際經濟法)。1978年就讀於中國浙江大學。85年至91年在中國國家科委國際合作局工作。92年就讀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科,97年取得博士學位。98年進入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工作至今。有「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日中關係轉機」、「華人經濟學者看中國的經濟實力」、「中國的主要産業和強勢企業」、「印度和中國比較」、「南韓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網路企業的創新」等出版物/論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