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能走強到多少?
2018/01/30
在人民幣企穩走強的背景下,今年1月,德法央行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中國央行宣佈取消人民幣中間價定價中逆週期因子,均反映了國內外對持有人民幣信心的增強。預計未來中國決策層會更多讓市場決定匯率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而從海外央行紛紛接納人民幣作為儲備的情況來看,重啟國際化前景廣闊。
![]() |
|
筆者認為,重啟人民幣國際化迎來良好窗口期。回顧去年上半年,央行果斷的採取穩匯率策略,而非當時頗有市場的一次性貶值建議,頂住保匯率還是保儲備的非議。如今來看,央行穩匯率的操作,甚至不惜採取部分資本管制,最終換來了預期的改變,隔離金融風險。當然,一些臨時採取的非常規管制,終歸是短期內權衡之下的選擇,在抑制資金大規模流出的同時,也難免打擊投資者對於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與國際化的信心。
如今情況轉好背景下,有必要做出改變。可以看到,中國官方已經傳達出這樣的信號,包括中國官方已多次表示「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並在去年匯率壓力減輕時放鬆了外匯風險準備金和境外機構CNH存款準備金要求,承諾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業,推動債券通、取消逆週期因子以及討論修訂外匯管理條例等,意味著資本項目開放在受阻後重啟征程。
總之,此時考慮適度放寬去年穩匯率採取的過嚴資本管制,有助於促進資金雙向流動,增加人民幣在合理範圍內的雙向波幅,以緩解匯率單邊升值與貶值産生的資金單向大規模流進流出風險,恰逢其時。基於當前國內外環境的最新變化,以及國際化加速後,資金雙向流動的態勢明顯。筆者預計,今年人民幣雙向波幅仍是主基調,對美元單向升值不會長期持續,預計6.3會成為近期美元兌人民幣下值抵抗線。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沈建光 |
沈建光 簡歷:
經濟學博士,現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及亞洲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曾就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博士後,擁有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本科曾就讀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
此前為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負責亞太經濟預測和分析,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及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資深經濟學家,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中國人民銀行訪問學者。是經合組織02年專著「中國和世界經濟-入世的挑戰及應對」作者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