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南韓和台灣也會有“失去的20年”嗎?

南韓和台灣也會有“失去的20年”嗎?

2019/01/24

PRINT

      村山宏:“(我們)將要體驗‘失去的20年’嗎?”,南韓《中央日報》(日語電子版)2018年12月3日轉載了《南韓經濟新聞》刊登的以此為標題的文章。日本過去在泡沫經濟崩潰、貨幣升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現了超長期經濟停滯,文章對南韓也有可能陷入這一局面敲響了警鐘。台灣的網站上也明顯出現了日本“失去的20年”會不會在本地上演的悲觀論調。在經濟減速的情況下,南韓和台灣似乎都在擔心低增長趨於長期化。

      

南韓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卻引起人們對就業形勢的擔心,消費意願也在趨冷(2018年10月,首爾市內的商業街,AP)

      

      在南韓,文在寅政府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舉措卻收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經濟顯著減速。南韓政府預測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為2.6~2.7%,但許多研究機構認為2019年將會低於這一數字。台灣的行政院也預測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為2.66%。2019年的目標是2.4~2.6%,但當地民眾對低增長的不滿根深蒂固。南韓和台灣在2000年代均經歷過5%左右的高增長時期,最近幾年也維持著3%的良好局面。

  

      南韓和台灣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分別是3萬美元左右和2.5萬美元左右。在這樣高收入的國家和地區,能保持2~3%的增長率已經很不錯了,但由於此前一直高速增長印象猶在,因此每當增長率下降,就會出現重演日本“失去的20年”的擔憂以及批評的聲音。日本在過去20年裏多次出現負增長,相比之下,南韓和台灣的現狀還沒有如此嚴峻。那麼,日本“失去的20年”這一幕真的有可能在南韓或台灣重演嗎?

   

 

      在日本,被稱為“失去的20年”現象始於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時期。但從更貼近經濟形勢實際感受的名義GDP來看,增長步調一直維持到1997年(按舊標準統計為523萬億日元)。日本泡沫經濟增長的余韻持續到1990年代中期。名義GDP轉為下降是在1998年,隨後反覆出現微增與微減。採用新標準計算方式的2016年(538萬億日元)超過了1997年的數字。這樣計算的話,正好失去了20年的增長機會。

    

      從GDP的變化情況來看,“失去的20年”始於1998年。這一時期日本的通貨緊縮加劇,收入也開始減少。經濟停滯被認為是泡沫經濟崩潰、日元升值等多重因素疊加並長期持續的結果,但我認為人口動態的變化也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在1995年達到峰值(8716萬人),就業人數也在1997年達到頂點(6557萬人)。也就是説,從1998年起,本應為GDP增長做貢獻的勞動力已不再增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2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3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