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收購日企接"包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收購日企接"包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20/05/28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家電産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其製造成本的變化使家電企業演繹著接"包袱"的經歷。美國無線電公司在1954年推出彩電後也把美國企業推向全球家電行業的頂峰,日本企業在70年代的崛起迫使美國企業退出家電製造領域。2000年以後的資訊革命帶來的技術革新使産品更新換代加快,企業不得不縮短投資回收期間。加之日本企業創新節奏放緩並且受到中韓家電企業的兩面夾擊,導致日本企業不得不拋出家電業務的"包袱",謀求輕裝轉型的新途徑。

              

海信利用東芝技術于18年底在日本發佈了4K電視A6800 

              
  汽車行業開始上演接"包袱"?

             

  目前,大陸和台灣企業的産品佔據了日本家電市場約2成份額,佔據了日本個人電腦和液晶面板市場約4成份額。而在日本汽車市場中除了用於公交領域的比亞迪電動大巴外還沒有中國汽車品牌。相對於元器件模組組裝型的家電産業而言,零部件高度磨合型的汽車産業的技術門檻高,中國汽車品牌尚不具備進入日本汽車終端市場的條件。

               

  日本家電産業衰落後,汽車産業當之無愧的成為日本製造業的中流砥柱。複雜的零部件製造工藝和精益製造技術不僅使日本企業長期立足於國際市場,也受到中國企業的青睞。銀億集團于2017年收購全球第三大磁簧感測器的日本艾禮富,進入了高端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寧波均勝電子旗下的KSS于2018年收購了全球第二大氣囊生産商高田;遠景能源於2019年收購了日産汽車的動力電池業務(AESC)等。在電動化和智慧化的大潮中,日本汽車産業鏈的整合已經開始,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會有更多選"包袱"和接"包袱"的機會。

            

  總之,不管是收購東芝的白電業務還是收購高田都是日本製造業史上可圈可點的大事件。對於陷入經營困境的日本企業來説,賣身雖是無奈但也期待在中國企業旗下慾火重生。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説,牽手日本企業不僅可以吸收製造技術和熟練工人,還可以提高自身品牌的溢價力。但是如不能對日本企業的品牌和産品進行正確定位並且找到合適的細分市場的話,中國企業想達到協同效應也非易事。

              

  接"包袱"的意義在於中日企業的互補

            

  退出製造和銷售而非退技術與研發美國和日本企業雖然放棄家電生産領域,但在技術研發上仍在不斷投入。目前,美國壟斷了全球的半導體晶片和軟體技術,日本企業在高端電子元器件領域依然強大。從2019年的數據可見,國內主流5G智慧手機組件成本的38%來自於美國企業。而受美國打壓的華為雖然大幅度降低了美國組件的比率,但其智慧手機Mate30組件成本的33%來自新力、TDK、村田製作所等日本企業。從智慧手機的供應鏈中得以窺見美日高端製造業之一斑,中國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還須一步一個腳印的爬坡過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2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