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讓全球低通膨時代結束?
2021/06/18
不過直到最近,「源自中國的通貨膨脹」這一隱憂一直被忽視。原因何在呢?原因之一是勞動力和物價的分析欠缺全球視角。例如顯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逆轉的「菲力普斯曲線」,分析對象只是國內的就業和物價。
有觀點認為,在1990年代以後,物價和失業率同時下降,高效的貨幣政策已終結菲力普斯曲線。但是,古德哈特指出,實際作用更大的是中國等國家提供的勞動力這一外在因素。
中國出口額超過1成
令人關注的是今後中國的工資上漲將以多麼強勁的勢頭波及世界。1990年代,中國的出口額僅為世界整體的數個百分點,但價格崩潰的浪潮廣泛波及到了沒有直接交易的地區。
中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掌握了定價權。有需要的企業將生産轉移到中國,結果導致勞動力和企業都不得不參照中國決定工資和價格。
目前,中國的出口額超過世界整體的1成。物價上漲的浪潮勢頭有可能超過此前的價格崩潰。當然,還有提高生産效率、彌補勞動力短缺的方法,但此前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國經濟如今也在IT自動化技術的加持下邁向最尖端。進一步的省力化並非易事。
不少觀點認為放鬆計劃生育政策只是一種安慰。在全面放開二孩的2016年以後,出生率持續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在美國也出現了觸頂。日本以1995年為頂峰、歐盟在2009年到達頂峰後持續減少。預計包括印度等在內的二十國集團(G20)也將在大約10年後開始轉為減少。
雖然很多觀點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世界通貨膨脹傾向將不斷緩解,但除了金融市場關注的源自美國的通膨,還有中國人口減少這一更為棘手的火種。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西村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