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脫碳的歐洲下一個目標是「迴圈型經濟」
2021/08/23
令人感興趣的是蘇伊士所屬的被稱為「靜脈」的産業的規模和定位。在日本,水和廢棄物的處理除了地方自治體(地方政府)以外,同時由分散在日本全國各地、從事小規模經營的回收公司負責,而蘇伊士則是銷售額高達2萬億日元的大企業。
另外,好像是為了在推廣迴圈型經濟上搶佔先機,歐洲還啟動了大規模企業併購。蘇伊士已於5月確定被同行企業法國威立雅(Veolia)收購。威立雅最近的股票市值超過了法國雷諾。收購完成後,銷售額將達到4.8萬億日元,規模將超過日本的東芝和富士通。
![]() |
威立雅(Veolia)運營的巴黎凈水廠 |
威立雅日本(東京都港區)的會長野田由美子表示「歐洲構想的迴圈型經濟與其認為是環境政策,不如説是經濟政策」。應對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據説歐洲的目的在於「創造各種機會,讓企業恢復不會輸給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的增長力,也同時為開拓就業途徑提供契機」。
通過廢物再生促進技術創新
就拿廢塑膠而言,僅靠回收、加工的話,再生産品的品質也會逐漸劣化。但如果對此進行投資,掀起技術創新,同時升級供應鏈,廢棄物也可能實現與最初的原材料相當甚至更高的品質。
這在歐洲被稱為「水準迴圈(Horizontal recycle)」和「升級再利用(Up-cycle)」。前者的典型做法是飲料廠商「將回收的瓶子再作為瓶子利用」,後者的做法則是像德國愛迪達等將穿舊了的跑鞋溶化、再生為新産品的做法。
![]() |
愛迪達推出使用單一材料、零廢棄、可回收利用的運動鞋 |
規則和産業高度化或許會成為對日本和中國産品的「防禦墻」。歐盟啟動了按照製造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家電和日用品分為7級的制度,今後還將在迴圈型經濟領域也建立相似的機制。ISO則將成為將這些歐洲制定的規則和經濟模式推廣到全世界的「舞臺」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