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逆襲(上)沙特與美國的裂痕
2022/12/07
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主要産油國於11月啟動大規模減産,此舉正在引發波瀾。面對違背美國想法的減産,美國拜登政權難以掩飾焦慮。此前銷聲匿跡的鉅額石油資金正重新湧入金融市場。「中東的逆襲」將給世界市場和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美國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期貨為每桶85美元左右,價格維持堅挺。在中國的新冠感染人數再次增加、經濟隱憂加強的背景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組建的「歐佩克+」每日減産200萬桶,將對油價構成支撐。
![]() |
針對大幅減産,美國認為是由沙特主導。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批評稱,「(沙特)與俄羅斯保持一致步調」,充滿了對沙特與俄羅斯勾結、推動原油價格走高的懷疑。
為了加以對抗,美國決定釋放原油儲備,但沙特態度冷淡。沙特能源部長阿布杜勒-阿齊茲10月下旬在首都利雅得的國際投資會議上暗中批評美國稱,「正在把(釋放原油儲備)用作操控市場的機制」。
沙特反駁稱,減産純粹是基於經濟考量,美沙兩國的主張並不一致。沙特的邏輯是美國等的加息導致世界經濟減速,原油需求或將下滑。與此同時,歐佩克的增産能力正在減弱,要確保穩定供應需要展開投資。因此,為了保持原油價格將減少供應。
![]() |
REUTERS |
沙特認為,能源危機自2月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前就已經出現。沙特的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納瑟爾(Amin Nasser)在11月9日的日經論壇「世界經營者會議」上表示,「(能源危機)因石油和天然氣投資銳減而開始」,還表示「此前存在替代能源能很快取代化石燃料這種錯誤想法」,對迅速的脫碳化趨勢進行了牽制。
由於歐美企業為推進脫碳化而減少對石油投資,中東和俄羅斯獲得了石油市場的主導權。2016年組建的歐佩克+壓縮産能的威力增加,沙特和俄羅斯加強了團結。歐佩克的産油量佔全球份額約3成,加上俄羅斯等的歐佩克+則達到4成左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