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來,美國一家獨贏
2023/09/21
觀察日本,雖然工資和物價都不上漲的社會常態已有改變的跡象,但並未擺脫被稱為「失去的30年」的低迷狀態。而接下來,中國面臨因房地産泡沫和少子老齡化而「重蹈日本覆轍」的風險,受到通縮「疾病」的困擾。
據美國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報道,中國的GDP超過美國的時間將由原來預測的2030年代初推遲到2040年代中期以後。甚至有預測斷定,中美已無逆轉的可能性。
「倒下重新站起來」
克服了最近幾年的危機,美國經濟為何能佔據優勢?日本內閣府在8月公佈的報告《世界經濟的潮流》中分析了美國與歐洲經濟恢復能力的差距。
美國借助活躍的更換工作促進工資上漲,收入增幅超過物價上漲,從而刺激消費。而歐元區依靠勞資談判拉動工資上漲,但收入增加與物價上漲相抵消,消費依舊持平。
關於疫情下的超額儲蓄,美國正在不斷消耗,而歐元區國家仍在繼續增加。據稱,這反映了能源情況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出現了收入流入(Trading Gains,貿易盈利),而歐元區國家出現了收入流出(Trading Losses,貿易虧損)現象。
美國政府的政策支援和民間的推動力完美結合,形成勞動力流動及消費活動等的良性循環。以存在龐大的國內市場、爆發頁岩氣革命、移民流入為背景,美國對出口環境惡化、能源危機、少子老齡化包袱也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短期和中長期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人覺得今後美國經濟仍會順風順水。
美國拜登政府打算憑藉貫徹「大政府」方針的經濟政策,進一步甩開與中國和日歐的差距。以促進半導體産業回歸美國和全球變暖對策等的公共財政支援為前提,民間企業迄今為止發佈的美國投資計劃總額達到5100多億美元。
「競爭對手會栽跟頭,然後倒下。我們也會栽跟頭,但會設法站起來」——美國《紐約時報》的評論員大衛·布魯克斯在最近的專欄中寫道,美國的「文藝復興」也許會開花結果。
贏家和輸家也可能更替
當然不能因此而樂觀。目前的資源價格上漲會導致通膨死灰複燃的風險加大。美聯儲(FRB)在9月19~20日召開的會議上暫停加息,年內也仍有可能被迫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超額儲蓄耗盡和學生貸款重新啟動償還等因素疊加在一起,仍有可能造成作為主要推動力的消費失速,從而導致經濟陷入衰退。
大規模財政刺激對策和保護主義産業貿易政策的「帳單」也令人擔憂。2023會計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的美國財政赤字以同比增加6成的速度膨脹。「過大的政府」不僅會擠壓國家的錢包,可能還會削弱經濟活力。
「我不認為唯獨美國可以不受全球嚴重壓力並維持繁榮的綠洲」,這是25年前亞洲貨幣危機、日本金融危機、俄羅斯盧布危機等疊加發生時,時任美聯儲主席葛林斯班留下的話。
即便勢頭放緩,也依然無法阻止曾經被拿破崙稱為「沉睡雄獅」中國的覺醒。德國也擁有過去被譽為「歐洲霸主」的潛力。
全球經濟的贏家和輸家也可能會發生更替。2008年9月的雷曼危機讓美國自身受到致命傷。我覺得美國不可掉以輕心,自認為可以長期獨佔繁榮的綠洲。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小竹洋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