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在我的《資本主義論》一書中,中國被定位為「産業資本主義」。農村擁有大量人口,為尋找工作而流向城市。機制是機械化工廠的較高生産效率和勞動者低廉工資之間的鴻溝創造出利潤。無論是高度增長期之前的日本、堅持自由主義的英美資本主義,還是中國式的國家資本主義,這一點都沒有不同。
自4、5年前起,中國農村的過剩勞動力開始枯竭。勞動力成本出現上升,在躋身於已開發國家行列之前,産業資本主義的機制就開始難以發揮作用,(中國政府)對此感到困惑。
而在日本,在經歷經濟泡沫崩潰的痛苦之後,終於進入了「後産業資本主義」的階段。企業開始借助新技術和新産品等與競爭對手的「差異」來獲得利潤。中國的資本主義要轉向後産業資本主義,一黨統治將構成障礙。因為如果法治處於不確定狀態,與自主創新相比,與政治相勾結更能獲得利益。
記者:如果將目光轉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行為,以歐美為中心,加強金融監管的趨勢正在加速。對此您怎麼看?
岩井:在危機狀態下的宏觀政策之中,直接引入倫理觀並不明智。上世紀90年代,圍繞向日本的住宅金融專業公司提供公共資金,很多觀點質疑救助引發泡沫的始作俑者算怎麼回事兒,結果救助進展緩慢,導致了失去的20年。
而在美國,在討論救助雷曼兄弟時,管理層的高額報酬遭受廣泛批評,結果引發了雷曼危機。對於金融資本的暴利産生怒火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走向民粹主義,就將得不償失。之後的監管強化雖然確保了監管之下的金融機構的穩定性,但在監管框架之外,導致影子銀行日趨擴大,猶如是在醞釀下一次泡沫。我們需要的是社會整體成本和效益(便利)的冷靜比較。
這並非意味著要將倫理驅逐出經濟領域。自80年代起,美國不平等就不斷加劇,如今,前1%的高收入階層擁有整體20%的收入。而獲得高收入的是在股東主權的名義下獲得股票期權的管理層,而在二戰前則是資本家。這是英美通過經濟激勵來換取管理層應履行的忠實義務這一倫理義務的必然結果。
記者:在國內外,企業醜聞日趨突出。
岩井:相對於股東主權強大的英美,日本和德國則是重視組織的資本主義。東芝發生財務造假、大眾發生廢氣檢測造假,可以説都是組織資本主義的缺陷。
要加以解決,並非引入獨立董事,加強英美式的公司治理。東芝是日本最早設置英美式委員會的企業。同時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美國,獨立董事的引進難以提升業績以及遏制管理層的高額報酬。
將管理層本應內化的忠實義務改變為獨立董事的監視,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方面促使管理層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則借助內部控制的存在,防止針對違反忠實義務的法院干預。
即使完善獨立董事的義務化等外在的監管制度,也存在極限。這是因為公司治理歸根到底是由管理層、以及員工的倫理性來支撐的。
——————————
岩井克人:
1947年生於東京。196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197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Ph.D.1973年擔任美國耶魯大學副教授,1981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教授,1989年擔任東京大學教授,2010年卸任。目前擔任國際基督教大學客座教授、東京財團名譽研究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岩井克人批判全面肯定市場作用被稱為「新古典派經濟學」的主流派經濟學,構建了自主理論。作為思想家和評論家也具有影響力。1982年憑藉《動態不平衡》榮獲日經經濟類圖書文化獎特獎,1993年憑藉《貨幣論》獲得三得利學藝獎,2003年通過《公司今後將何去何從》獲得小林秀雄獎。2007年獲得紫綬褒章,2015年12月當選日本學士院會員。現年68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