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純電動汽車無助於減排
2018/01/05
另外還有一種計算方式。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發佈的生命週期評估數據(2005年)顯示,製造價值100萬日元的汽車時排放3.6噸二氧化碳,製造等價電池時排放4.2噸。假設純電動汽車價格的一半為車身、一半為電池,進行單純平均,則製造價值100萬日元的純電動汽車排放3.9噸二氧化碳。由於純電動汽車的價格比汽油車高出176萬日元,則製造每輛純電動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多出約6.9噸(3.9噸×1.76)。即使算上行駛時的減排,純電動汽車整體上仍比汽油車排放量多2噸左右。
![]() |
全球正加速轉向電動汽車(挪威各地都可看到充電樁) |
如果考慮到純電動汽車比汽油車更貴這一事實,在普及之前需要慎重評估減排效果。
純電動汽車的優勢因依賴火力發電而縮小
記者:目前,日本很多核電站停止運作,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度正在提高。日本政府的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到2030年使電力排放係數降至每千瓦時370克,這樣算的話,純電動汽車行駛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改善3成左右。
御園生誠:從重啟核電站的狀況等來看,尚難以確定排放係數將按政府計劃下降。即使從排放係數的觀點來看,我也不認為純電動汽車具有明顯優勢。
記者:上述估算以「目前的技術」為前提。純電動汽車的技術創新能否期待?
御園生誠:我對技術創新抱有期待。但電池並非一下子就能把性能提高2倍、3倍的技術領域。除提高電池性能外,通過車身輕量化等,純電動汽車的環境負荷或許也將減輕。但與此同時,汽油車也將不斷提高燃效。純電動汽車需要新建基礎設施等,如果把這些也計算在內,從社會整體來看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增加。
中國在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目的不光是應對氣候變暖。除了防止大氣污染之外,還希望通過普及純電動汽車培育本國汽車産業。今後的動向取決於各國、各企業的戰略。包括製造汽車和建設基礎設施時在內,掌握總體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減在制定戰略時不可或缺。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滝順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