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用經濟企業為何競相進駐日本?
2018/05/16
共用單車的潛在增長性也很高。中國是紅海市場(Red Ocean,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展開了激烈的市佔率爭奪戰和降價競爭,但這些企業目前還沒有在日本大規模開展業務。只要用過共用單車,就知道它的方便性。而使用私人的自行車時,比如從家中騎到最近的車站,下車後從車站到公司這段路程就沒有自行車騎了。共用單車除了可以隨處騎行之外,也不用擔心被盜。如果向消費者宣傳這種便利性,共用單車替代現有自行車的可能性很大。在中國,自行車的用途出現了兩極分化,比如日常出行使用共用單車,在個人興趣的運動等方面再買一輛自行車。這種使用方式也非常適合日本。
記者:進入日本市場,會存在哪些課題呢?
丸川:在對法律的認知方面,日本和中國的差異很大。在中國,法無禁止即可行。在有些地方,即使明明寫著禁止,但相關行為卻依然橫行。而在日本,法無授權即不可,這種想法已經根深蒂固。新的領域特別容易與法律或條令産生摩擦。
我認為突破這些限制的試金石就是共用單車。在日本,在馬路上設置自行車停放處本身就很難。比如説在國道上(設置自行車停放處),如果地方政府不下決心幫助推進與國家的事先磋商等事宜,就很難成功。
突然在東京的23個區投放(共用單車)非常困難。因為公共道路上可以停放自行車的位置有限,另外還有一些與私人道路交會的地方。估計會從道路比較寬敞的郊外開始投放,然後逐漸讓人們意識到共用單車很方便,從而陸續推廣。儘管存在著把私有自行車全部替換成共用單車的潛在需求,但在日本有必要進行調整和提前溝通。
記者:關於共用業務,有日本企業可以抗衡中國企業嗎?
丸川:在共用單車方面,目前日本沒有(與中國企業)實力相當的企業。在日本國內,NTT DoCoMo旗下的Docomo Bikeshare和軟銀的子公司涉足共用單車業務。其在東京港區和千代田區提供服務,但在東京中心的需求並不大。因為地鐵間的換乘就基本可以滿足需求,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並不大。需求較高的是JR中央線從新宿站到八王子站等區間地區。
在網約車服務方面,日本國內的計程車行業估計可以充分抗衡。拼車服務在人口稀疏的山區等地作為一種互助方式存在需求,但在車輛較多的東京市內估計沒有這個必要。計程車行業只需團結一致,打造好利用智慧手機叫車的機制即可。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清水孝輔
丸川知雄:198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1991年~1993年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後擔任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擔任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教授。2007年起擔任現職,曾執筆寫過多本與中國經濟和産業相關的書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