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獲獎者年齡上升,或超平均壽命
(2023/10/04)
-
針對諾貝爾獎的3個科學類獎項,日本進行了獲獎者得獎時平均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平均年齡最近已上升到69歲,在80年裏上升了約16歲。甚至有觀點認為21世紀末獲獎時的年齡將超過平均壽命。原因有二……
-
日本商家的國慶商戰在安靜中開啟
(2023/10/03)
-
淺草寺的一位紀念品店的店主説,穿衣打扮像中國人的遊客逐漸增多,還看到約10名旅遊團的中國遊客在購物。但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並未達到疫情水準,部分原因是處理水排海問題……
-
日本有數十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問題出在哪兒?
(2023/10/03)
-
諾貝爾基金會公開的資料顯示,過去至少有36名日本研究人員被提名但未獲獎。比如癌症病理學家山極勝三郎,成功在兔子身上實施人工誘發癌症的實驗,和丹麥的菲比格一起獲得1926年的提名,但只有後者一人獲獎……
-
「先驅者」三菱汽車退出中國生産的苦澀
(2023/09/28)
-
1973年三菱汽車領先世界其他廠商,率先向中國出口商用車,1970年代後半期開始,三菱汽車深受成龍等當時的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年輕人喜愛。但就是這樣的"中國先驅者"不得不撤出中國生産,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松下將涉足EV電池回收利用,全球競爭已開啟
(2023/09/28)
-
將與美國新興企業合作確立從EV廢舊電池高純度回收鎳等的技術,2028年前在新電池上重新利用。引領目前的EV電池回收利用市場的中國企業也在展開行動。專家稱,如果能實現再生品的稀有金屬價格比新品便宜3成,EV電池企業將獲得競爭優勢……
-
日本6成企業家「ROE目標為2位數」
(2023/09/28)
-
日本企業的資本效率比歐美低。利用有限的資本,實現高效盈利的改革是日本企業經營面臨的課題……
-
三菱汽車將撤出中國生産,日系或擴大調整
(2023/09/28)
-
三菱汽車計劃將經營資源集中至東南亞和大洋洲。其他日系車企也在中國面臨苦戰……
-
日本6成企業家認為中國風險上升
(2023/09/28)
-
日本經濟新聞社近日匯總了「100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針對認為面臨中國風險「上升」的79名企業家,詢問原因(多選),回答「中美貿易摩擦」最多,佔82.3%……
-
中國禁運後,北海道扇貝失去市場
(2023/09/28)
-
2022年,北海道向中國出口約3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18億元)帶殼扇貝,接近北海道産扇貝出口額的6成。中國禁運後,北海道的水産商正在全力剝扇貝殼。因為「除中國外幾乎沒有帶殼需求,其他地方只要去殼的貝柱」……
-
ASML進駐北海道,為Rapidus提供技術支援
(2023/09/27)
-
ASML將為Rapidus提供工廠建設和維護檢查等協助,到2028年前後將日本國內人員增加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