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興企業與中國車企合作,EV開發2倍速
2022/01/25
索尼集團也宣佈涉足的純電動汽車(EV)正顯現出大競爭的態勢。在日本國內新涉足純電動汽車的情況方面,新興企業的商用車處於領先。日本初創企業Folofly(京都市)考慮用1年半的時間開發出用於快遞送貨的電動車。該企業之所以能以現有車企約2倍的速度進行開發,是因為採用了像智慧手機一樣,專注於企劃和設計而將生産委託給外部企業、按照「水準分工」進行生産的模式。
![]() |
「嗶……嗶……」,一輛即將交付的純電動汽車一邊發出獨特的聲響,一邊在公路上行駛。這是日本物流企業SBS Holdings將引進的1萬輛用於快遞送貨的電動箱式小貨車的首款車型。由日本企業Folofly開發。該車在2021年10月已通過日本審查量産車安全性的型式認證。
「(貴公司)能製造商用純電動汽車嗎?」,物流企業的相關人士向Folofly的首席執行官(CEO)小間裕康諮詢相關事宜僅僅在2年前。小間説「隨著經驗的積累,下一款車1年半就可以開發完成」。
索尼汽車也將採用「水準分工」
按一般的行業經驗,從車輛的開發到量産估計需要3~5年左右時間。Folofly沒有自主工廠,憑藉專注於企劃和設計將開發時間幾乎減半。決定行駛、拐彎、停車等基本性能的車輛平臺的開發及車輛生産委託給中國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東風小康汽車。
集中自身優勢、將其他業務委託給外部企業的水準分工模式正從個人電腦及智慧手機擴展至純電動汽車領域。引擎汽車需要大約3萬個零部件,而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數將減至一半。純電動汽車因此也被稱作「行駛的智慧手機」。一方面,傳統汽車一直以來採用的是自主生産主要零部件、自主組裝的「垂直整合」製造模式。
![]() |
索尼集團發佈的純電動汽車試製車「VISION-S」就是水準分工的典型。該車由奧地利製造商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負責生産,索尼則將精力集中於整體概念、自主感測器及人工智慧(AI)等方面。如今有不少採用水準分工的新興企業,比如美國菲斯克汽車和上海蔚來汽車(NIO)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