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EV電池4成依賴中國
2023/08/15
在中美對立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特斯拉也在著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
特斯拉在美國設立精煉工廠
5月上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舉行的特斯拉鋰精煉工廠動工儀式上,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強調:「對EV的擴大起根本性關鍵作用的是車載電池用鋰」。將投資3億7500萬美元,精煉可供100萬輛EV使用的鋰。
![]() |
據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鋰儲量份額方面,智利佔比達36%,排在第一。産量的份額方面,也是智利和澳大利亞佔近8成,但在精煉領域,中國掌握6成份額。
特斯拉之前也一直在加強鋰供應鏈。2022年該公司的報告顯示,從美國鋰生産商雅寶(Albemarle)、美國Livent及中國贛鋒鋰業等採購鋰。
贛鋒鋰業與特斯拉2021年簽署3年的鋰供應協議,2022年特斯拉還與澳大利亞Liontown Resources達成5年的長期協議。通過直接協議採購95%以上的原材料氫氧化鋰,甚至自主涉足中國佔優勢的鋰精煉。
5月底,馬斯克3年來首次閃電訪問中國,與多位中國政要等舉行了會談。雖然表現出重視中國的姿態,但背後已週密著手降低風險的政策。
圍繞鋰,中國通過出資世界礦床獲得權益。一方面,美國在《通膨削減法》(IRA)中,作為給予EV稅收優惠的條件,規定電池使用的重要礦物要從美國及友好國家採購等,予以應戰。
日本行動遲緩
日本在相關方面行動遲緩。日本經濟産業省雖在2022年的蓄電池戰略中公佈了2030年需要38萬噸鋰的估算,但尚未採取具體的確保權益的措施及考慮回收利用限制等。除了EV開發,如果在鋰的確保上也行動遲緩,作為日本經濟的支柱的汽車産業的前景將面臨風險。
構建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産全由自身企業一條龍完成的體制對於確保經濟安全保障上的重要物資十分有效。標準普爾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的副總監金世鎬表示:「可以穩定原材料價格,提高成本競爭力」。由於投資負擔加重,需要政府和企業一起實現分散風險的合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