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中國加強環保讓日本材料企業「吃飽」

中國加強環保讓日本材料企業「吃飽」

2018/06/26

PRINT

         

  石墨電極的原料「針狀焦」同時還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原料。著眼於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中國正在推進巨大負極材料工廠的建設計劃。據悉,由於石墨電極和電池零部件企業相互爭奪,針狀焦的價格在最近1年裏猛漲至3~4倍。

          

  影響其他原材料

       

  中國擺脫對煤炭的依賴還影響到其他原材料。以用於水管等的聚氯乙烯為例,中國的産能超過全球消費量的一半,一直向亞洲出口低價産品。不過,以煤炭為原料的傳統製造方法會導致大氣污染,當局因此停止了設備運作。

  

       

  日本企業正通過填補空白來盈利。化工企業東曹(TOSOH)2017年度創出利潤新高,聚氯乙烯等「氯鹼業務」佔到營業利潤的一半。此外,在東南亞聚氯乙烯市佔率居首的旭硝子也通過化學品賺到利潤的一半。

    

  中國並非第一次在原材料産業颳起風暴。自2000年前後起,中國相繼建設大型工廠。大量生産的通用化學品成為擾亂市場的因素,再加上日元升值和原油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日本企業被迫停止或縮減業務。

   

  中國如今已轉向「環境重於經濟」的姿態。日本三井化學的社長淡輪敏表示,「中國工廠1個月要接受環保部門好幾次檢查」。也有企業把工廠從中國轉移至泰國或越南。旭硝子的高管表示,「在東南亞,基礎原料燒鹼的訂單正在增加」。

    

  一方面,中國加強環保限制也存在産生「副作用」的風險。例如,食品添加劑 「牛磺酸」。在飼料用牛磺酸領域,中國企業的份額很高。但由於加強環保規定導致工廠停工,有些日企已出現採購困難。日本觸媒的顧問池田全德半開玩笑地表示,「希望中國不要做多餘的事情」。

   

  「根據以前經驗不會發生的事情正在發生」,各家日本原材料企業的高管異口同聲地表示。以中國為開端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看起來是泡沫,但或許也是原材料産業迎來新秩序的轉捩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田祐司,鈴木泰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