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日本能否在氫能利用上領跑世界?

日本能否在氫能利用上領跑世界?

2019/12/13

PRINT

脫碳經濟

      運輸船內置儲存液化氫的特殊儲存罐,為了保持隔熱狀態,以不銹鋼製的外殼覆蓋。結構猶如真空熱水瓶。儲存罐的直徑為10.5米,高16米。在川崎重工的播磨工廠,已迎來製造的最終局面。

             

      川崎重工在建造運輸船的同時,一直推進氫能相關技術的開發。除了對氫氣進行冷卻壓縮的「液化器」之外,還有在船舶和陸地之間轉移氫的「裝卸裝置」等。在將海上運輸的氫卸下的神戶市神戶機場島,在陸地上儲藏氫的大型儲存罐的建設正在推進。

   

      日本氫能産業鏈開發中心負責人西村元彥表示,液化氫此前被用作火箭的推進燃料,但「截至目前,沒有大量運輸的手段。借助大型運輸船,在日本也能構建面向發電和燃料電池車的氫能供應鏈」。川崎重工力爭2030年前後實現商用化,還計劃推進大型船的開發。

    

      對於川崎重工來説,氫能業務具有重要意義。造船業務受到中韓企業的低價攻勢影響,盈利低迷。在能源相關業務方面,發電用渦輪機受二氧化碳(CO2)減排的潮流影響,不確定性正在加強。如果能儘快構建可以依託現有業務的液化氫的價值鏈,有望在標準競爭中領先,獲得授權收入。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使合併營業利潤的5%來自氫能相關業務。

     

      氫能相關市場今後有望迅速擴大。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估算,到2030年度將增至2018年度的50倍以上,達到4085億日元。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氫作為實現低碳社會的王牌,受到的期待正在提高。在中東局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依賴化石燃料的風險日漸浮現,這也成為氫能市場擴大的背景。

   

      如果利用太陽能和風力等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幾乎不會産生二氧化碳。以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為原料製造氫之際,如果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CS)在地下,也能大幅減輕環境負荷。能通過多樣化原料製造的氫在能源的穩定供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各企業正致力於發展相關業務。

   

      豐田在10月的東京車展上,發佈了將於2020年底上市的燃料電池車(FCV)「未來」(MIRAI)的新車型。據稱,通過提高發電效率,1次加氫可行駛的距離得以延長。

   

      在日本能源行業舉起氫能利用大旗的是日本國內最大石油批發商JXTG控股。該公司在橫濱市的基地利用液化石油氣(LPG)為原料生産氫。在日本全國41個加氫站向燃料電池車供應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2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