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索尼試製車2年來有了哪些進步?

索尼試製車2年來有了哪些進步?

2022/01/07

PRINT

      不過,這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進步或許只是索尼集團這2年取得成果的一小部分。當記者詢問有什麼這兩年基本沒有被公開的舉措時,川西泉開始解釋説「原本是作為兼顧碰撞安全等的産品進行設計,但這與整車的水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據川西泉介紹,市售汽車上使用的零部件是符合耐用性等相關嚴格標準的零部件,而索尼集團2020年公開的試製車使用的零部件還包含面向家電的産品等。川西解釋稱「我們公司不是汽車公司,沒有足夠的車載級部件」,而現在可用於市售車的零部件的搭載比例越來越高。

 

      另外,對汽車産業的認知水準的提高也可以説是進步之一。雖然社會上也流傳著「純電動車的零件數量少。推進水準分工,容易參與」等單純的看法,但川西解釋説「畢竟(在純電動車領域領先的)美國特斯拉是垂直整合型。(推進水準分工)有好處和壞處,需要掌握平衡」。

 

      在汽車行業,被稱為「線控」的電信號控制方式越來越多,這正在取代機械零部件。如果大力推進這種轉變,在IT行業領先的零部件標準化和向水準分工轉變將更容易實現。川西認為「如果構成零部件及構架按照功能明確區分的話,(行業的)結構將發生改變」,但他表示「現在實際上還沒有改變」。

    

索尼集團常務川西泉接受採訪(1月5日,美國拉斯維加斯)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轉變的速度。智慧手機的産品壽命原則上只有1年左右,而汽車有時會長達10多年生産同一款産品。川西指出「隨著我們公司這樣的企業加入,可以加快更新速度,這是我們的價值所在」。但他同時指出「我們公司不可能生産所有部件,需要相關方面齊心協力」。

 

      記者在CES會場上遇到一位老朋友,他是某機電企業的高管,他説「(造車這件事)不是紙上談兵,不實際去做一下的話是搞不明白的」。索尼集團在2年前公佈試製車並堅持開展行駛試驗等,才在純電動車領域實實在在積累了這麼多經驗,吉田憲一郎也承認「通過(試驗等)不斷積累,才逐漸明白能做出哪些貢獻」。

 

      對於索尼集團這次表示的「開始正式討論商業化」,也有人批評「態度不夠明確」等,一位高管表示「在公司內部也討論過怎樣進行説明比較好」。不過,或許正是因為索尼對迎來轉捩點的汽車産業加深了了解才變得如此慎重。或許可以説態度模糊本身就是最大的進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奧平和行 拉斯維加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