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解析(上)車載電池與中韓決戰
2023/06/09
《通膨削減法》是為了從尖端産業的供應鏈中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中國企業不再享受美國補貼,寧德時代遭遇逆風。雖然南韓企業享受補貼,但在傳統上,南韓企業重視中美之間平衡的思維根深蒂固。中美貿易摩擦越是加劇,越會為照顧雙方面子對投資的形式傷腦筋。
松下能源則有所不同。該公司的社長只信一生表示,「(電池業務)處於經濟安全保障的中心」,闡述了集中向北美的合理性。
《通膨削減法》的相關補貼僅本財年就推高了松下控股800億日元的營業利潤。這是面向內華達工廠的數據,如果堪薩斯工廠投産,補貼將進一步增加。《通膨削減法》讓松下控股久違地迎來美國的東風。
![]() |
松下控股將於2024年開始量産電池容量達到約5倍的新型鋰離子電池「4680」 |
與此同時,新型「4680」電池的開發也推動了楠見雄規和只信一生兩位社長的決斷。4680電池將於2024年開始量産。與目前的「2170」相比,容量達到約5倍。期待應用於皮卡等適合長途行駛的車型。
市場劇變成為障礙
不過,就在松下能源把時間花在使北美業務盈利上的時候,市場卻發生了劇變。電池廠商相繼從汽車巨頭獲得電池訂單,例如寧德時代爭取到寶馬等的訂單、LG則贏得了通用汽車的訂單。
雖然松下能源為特斯拉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特斯拉也開始從寧德時代和LG採購電池。2022年,松下能源的車載電池出貨份額從上年的第3位下滑到第4位。
在半導體記憶體和超薄面板領域,日本的電子企業在投資競爭中一直處於劣勢。電池也出現相同預兆,LG透露計劃稱,將把2025年的産能提高到540吉瓦時,達到2022年的2.7倍。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客座教授佐藤登表示,「(日本的電池)與南韓企業相比,單位容量的單價貴約2成」,對於電池有可能重蹈半導體的覆轍敲響了警鐘。
只信一生社長表示,將與電池材料、零部件和設備廠商「以進一步提升規模和內容的形式推進開發」。將邀請數十家供應商的技術人員,來到定於2024年在大阪府內建設的新生産技術研發大樓和2025年啟動生産的新一代機型的研發大樓。推進從開發階段就著眼於量産的技術研發,提高競爭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