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長期位居日本上市企業利潤率排行前列
2019/12/18
該公司會長兼社長宮越邦正果斷決定退出家電業務,進入投資行業。於是在2011年成立了宮越控股。提出將工廠變成創新中心的再開發計劃,並決定在過渡期間對外出租工廠內的設施以確保收益。宮越社長回顧稱,「當時如果沒有撤出,公司就不復存在了。耗費了很多成本和時間」。
![]() |
宮越邦正 |
該公司逐漸縮小業務,減少家電産品的生産,僅銷售修理品,2015年完全退出家電業務。從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的合併財報開始,銷售額全部來自房地産業務。
雖然銷售額有所減少,但是營業利潤率卻得到提高。2011財年(截至2012年3月)的銷售額為86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僅為2.8%。退出家電業務前的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的銷售額減至22.45億日元,但是利潤率卻大幅提高至22.9%。
撤出後2015財年的銷售額為13.65億日元,營業利潤為6.28億日元,利潤率達46%,之後利潤率也不斷提高。原因是房源的入住率提高,租金也快速上漲。這是宮越實現高收益的第2個秘訣。
該公司的工廠所在的深圳市福田區周邊原本是工廠聚集區。後來,隨著深圳市的發展,市區出現擴大。福田區變成大型購物中心和辦公室林立的繁華區。宮越社長表示,房源「距離政府機構也較近,地鐵和公交終點站等交通設施也不斷完善。房租行情持續上漲,以每年10%的速度提高租金」。儘管如此,需求也並未下滑,「入住率幾乎達到100%」。
此外,該公司還將固定費用控制在較低水準。這就是第3個秘訣。1987年在深圳市成立了當地子公司,建設了工廠。當時取得了50年的土地使用權。據悉當時的價格約為3億日元。單純計算可以得出,平均每年僅為600萬日元,十分便宜。由於對工廠和辦公室進行再利用,也控制住了新增投資。
宮越原本約有220名員工,裁員後,包括當地子公司等合併子公司在內,員工人數減至38人。人工費降低也是利潤提高的主要原因。
宮越的歷史可回溯到宮越社長1966年創立的電子零部件廠商東邦電子製作所。之後,公司名稱變更為UNICEF,開始生産音響設備。1983年,與大榮(DAIEI)旗下的電視等家電製造商CROWN開展資本合作。之後歸入UNICEF旗下。大榮成立了低價家電品牌「BUBU」,銷售電視和計算機等産品,CROWM負責生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