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攻克白血病不實,開闢抗癌新路是真
2019/11/22
「私人訂製」抗癌法
癌症由基因的異常引起,不過到底會出現何種異常卻因人而異。也就是説,即便同是肺癌,作為致癌因素的基因異常也存在不同。這一不同還會反映在抗癌藥效果與副作用的差異上。以往的癌症治療是針對肺、胃、大腸等器官分別確定使用何種抗癌藥。而如今,隨著可以因遺傳基因的不同而産生不同的療效的癌症免疫藥等的誕生,基於癌症患者的遺傳基因資訊來選擇最合適藥物或方法的個性化的精準治療將成為可能。
![]() |
對患者的基因異常進行解析(照片由國立癌研中心提供) |
在此背景下誕生的新的癌症醫療手段正是「癌症基因組醫療」。在相關領域,歐美國家先行一步,但日本也於2019年6月將針對部分患者的該類醫療納入國家醫保等,正在大力推廣。在接受治療前,醫療結構將對患者的腫瘤組織和血液進行基因分析,調查多種特定基因的特點,找出符合這些特點的最佳療法。在日本被納入醫保的檢查法中,一次會調查100種以上的基因。
除此以外,在癌症的免疫療法方面,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還在開展符合每個患者情況的「個體化癌症疫苗」的相關研究。如果能夠確立相關療法的話,將可以製作符合每個患者的完全個性化疫苗。癌症治療也將因此真正開啟「私人訂製」時代。
不過,從目前來看這種類似「私人訂製」的療法也存在局限性。日本國內每年有100萬人患上癌症,但真正能利用醫保接受基因組醫療的對象只有1%左右,也就是説每年僅1萬人左右。另外,即便接受基因檢查,能找到最佳治療藥物的患者也有限。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於2013~2018年實施了臨床研究,在700多名患者當中,可根據基因異常找到相應治療藥物的患者只有約10%。原因在於藥物的研發暫未跟上。
「攻克癌症」,人類還有多長路要走?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黑木登志夫曾指出「癌症對於人類這樣的多細胞生物就是一種宿命。只要活著就無法避免」。人類一直在與癌症進行抗爭,但至今未真正攻克這一難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