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政治/社會 > 日餐走進中國人日常生活

日餐走進中國人日常生活

2018/01/12

PRINT

日本記者看中國

 

       首先是安心感。中國人非常在意「吃」,同時也很擔憂食材的安全性。這是因為從幾年前開始,有些餐廳利用地溝油來做菜,成為一種社會問題,餐飲行業的信用下降。特別是中餐,用油比較多。

 

       另一方面,有點意外的是,不少觀點認為「日餐不怎麼放油,吃得放心,所以受中國人青睞」(上海市的湯女士)。中國人廣泛提高的健康意識也是原因之一。住在廣州市的何先生(30歲)説,「我經常在家附近的市場買健康的生魚片來吃」。

 

       此外,熟悉中國的日料店和食材情況的朝日啤酒中國法人華南本部長崎田淳也(46歲)認為,「物流網的構築也是(日餐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崎田表示,「雖然目前中國對進口品類還有限制,但日本的食品企業在中國構築了冷鏈物流體系,很多中國超市也賣起了日式調味料、咖哩和納豆等日本食材,形成了容易接受日餐的環境」。

 

       另外,還有很多人表示,年輕人「喜歡把日餐照片傳到網上,向朋友展示‘今天吃了這些美食!’」(24歲的林小姐)。日餐看起來很精緻,確實經常能看到年輕人在日料店用手機拍照。此外,日本熱映的電影《深夜食堂》和動漫《銀魂》等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深夜食堂》在中國也從2016年開始熱映,和食伊呂波店長説,很多年輕人來店裏吃影片中出現的厚蛋燒和文字燒。

 

       「雖然沒去過日本,但這裡(和食伊呂波)的鰻魚非常好吃哦」,年輕的銀行職員余先生(24歲)對記者説。日餐在中國從熱潮演變成日常,這股勢頭從目前看來還沒有消退的跡象。

 

成都的日料店

 

       中國的日本料理店:中國的日本料理店數量每年增長10~15%,2017年已經超過2萬家。上海有1000多家,北京、廣州和深圳各有300家左右,主要以大城市為主。內陸地區的城市日料店還比較少,今後開店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不過,不少「日本料理店」只是趁著日料熱,模倣著開起了店舖,味道離真正的日餐還差很遠。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村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3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