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背後的中美汽車實力逆轉
2018/05/18
高橋徹:如果把中美貿易摩擦稱之為像孩子之間吵架,或許有些誇張。但美國和中國,全球第1位和第2位的經濟大國間的貿易摩擦呈現出猶如報復大戰的局面。美國以侵犯智慧財産權為由,宣佈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産品採取徵收高關稅的制裁措施,隨後中國也宣佈對美國産品徵收同等規模的關稅。於是,美國討論1千億美元的追加制裁,中國也不甘示弱地打算展開對抗。
與工業機器人、大豆、飛機等一起,制裁名單中還包含汽車。不過,汽車此次似乎只是「配角」。曾經的第1、2大經濟體美國和日本在1980~90年代也發生過貿易摩擦,當時最主要的焦點是汽車,現在回想起來恍如隔世。
觀察中美之間汽車的進出口數據,其原因一目了然。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28萬輛汽車,中國僅對美國出口5.5萬輛。從佔各自國內銷量的比例來看,進口美國車在中國為1%,進口中國車在美國僅為0.3%。
日美摩擦的時候則截然不同。日本車對美出口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度超過全年300萬輛,佔到美國市場的2成。同時,美國車在日本並不暢銷,汽車貿易不均衡出現擴大。在感到焦慮的美國於1995年啟動對日制裁之前,各日本車企宣佈了進一步擴大在美國本地化生産的計劃,雙方的談判在最後關頭達成妥協。
在中美之間,雙方的汽車市場實際上處於和貿易問題毫無關係的「非耦合」(Decoupling)狀態。美國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在中國擁有合資工廠,2018年在中國本地生産了280餘萬輛,是從本國直接出口量的10倍。
但更加明顯的關鍵差異是美國已經並非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世紀性的逆轉大戲發生在2009年,當時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達到2887萬輛,美國市場為1723萬輛。差距擴大至近1200萬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