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者的「保鮮期」有多久?
2018/12/07
關口和一:日産汽車前會長卡洛斯·戈恩被捕後,「經營者的保鮮期」再次引發人們的思考。對於戈恩拯救曾瀕臨倒閉的日産的功績,任何人都沒有質疑的餘地,但在近20年裏長期掌握經營大權的情況下,他自身似乎也錯誤理解了所處的位置。作為經營者能作出妥當判斷的時間到底有多久?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往的事例為根據進行了驗證。
被逮捕的日産前會長戈恩(資料) |
「或許是日産高管發動的政變」,在戈恩被逮捕的消息傳出,聆聽了日産社長西川廣人記者會的很多人無疑會有這樣的想法。這背後或許存在阻止日産和雷諾合併這一「大義名分」的理由,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説正是因為任何人都無法對掌握巨大許可權的首腦提出異議,所以只能依賴於公權力。
聽聞戈恩被捕的消息後,我回想起剛當記者時負責採訪的36年前的「三越事件」。當時,三越(日本老牌百貨店)裏的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將公司當成私人工具的時任社長岡田茂的胡來,只能聯手獨立董事,通過董事會會議決定將其罷免。當時,岡田利用海外的採購渠道中飽私囊,因特別瀆職罪被逮捕,這一情況與戈恩非常相似。
岡田擔任三越社長長達10年之久。考慮到日本企業董事的平均在任時間,如果達到10年,大部分董事位置都已完成換血。年齡相差一輪的董事面對首腦很難提出反對意見。一方面,如果權力集中於社長,將能發揮強大的領導能力,大膽的決策也成為可能。觀察各種指標,有結果顯示經營首腦的在任期間在一定程度上較長的企業增長性更高。
當然也存在弊端。因為從在任超過10年左右開始,問題也會逐漸顯現。企業經營首腦會因自身的權力而變得傲慢,與此同時,身邊也將全都變為唯唯諾諾的迎合者。這樣的企業將由可能被新技術創新的浪潮所淘汰,或者對大膽的業務變革感到猶豫不決。經營者本人有時也會産生私欲。以日産為例,自戈恩開始兼任法國雷諾會長和首席執行官(CEO)開始,日産方面在日本國內的汽車銷售就不再增長。
即使沒有將公司變為私人物品,企業活力因首腦長期掌權而受損的例子在過去也曾出現。例如1990年代的索尼。因岩間和夫突然去世而於1982年出任社長的大賀典雄在就任之初推出了CD等熱門産品,但在長達13年的在任期間的最後,卻只能忙於應付已成為大企業的索尼的決策。
這種狀況也適用於美國通用電氣(GE)。2001年卸任的董事長傑克·韋爾奇是在任職的20年裏使銷售額增至約5倍、凈利潤增至約8倍的知名經營者,但韋爾奇推進的金融和廣播等業務最終成為包袱。
如此看來,經營者作為企業首腦能作出妥當判斷的時間到底是多久呢?如果是創業經營者,由於無論周圍的人説什麼都沒必要辭職,存在擔任社長58年的三麗鷗的辻信太郎和在45年裏擔任社長的日本電産CEO永守重信那樣的能人。但另一方面,即使是擁有公司的經營者,希望將日常經營交給某人的時期也會出現。這個時間或許就是作為經營者能積極做出判斷和行動的最後期限。
1984年創立戴爾並擔任CEO一職20年的麥克·戴爾於2004年將CEO的位置讓給了首席運營官(COO)凱文·羅林斯。但是讓位後戴爾的業績萎靡不振,麥克·戴爾不得不在2007年重新擔任CEO。這樣看來,即使是創始經營者,或許最多也只能在20年裏保持幹勁、不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戈恩執掌日産將近20年,即便對日産的初心和熱情確實已消失,這也不足為奇。
那麼,經營者到底應該什麼時候考慮「引退」呢?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