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産和雷諾聯盟的出路只剩下一條

日産和雷諾聯盟的出路只剩下一條

2019/03/07

PRINT

          

  日産的小股東更應該提出主張。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時上市在日本仍有很多事例,但出於對利益衝突和企業治理的擔憂,這種狀況在美國和英國已基本消失。日本的這種經營結構和慣例有必要儘早改善,但首先應考慮的是法國政府退出雷諾的經營。

      

  在法國,自從弗洛朗熱法施行以後,在鋼鐵和航空産業等領域,有關資本關係的問題在法國企業與海外合作企業之間不斷發生。如果本國至上主義的印象固定下來,受到打擊的歸根到底還是法國企業。以雷諾和日産為例,如果法國政府不加以干預,雙方的業務整合討論有可能順利推進。或許還將容易為聯盟帶來新的合作夥伴。

 

    

  當然,如果日本政府提出針對法國政府的「對抗舉措」等,過度偏袒日産,結果也將事與願違。對日産和雷諾來説,最為重要的是跨越名為「國家利益」的政府利害關係,今後對聯盟作出調整。

      

  兩家企業的成長今後也只能處在聯盟的延長線上。觀察雙方1999年展開合作以後的情況,日産的全球銷量規模和合併銷售額在20年裏擴大至約2倍。雖然比不上日産,但雷諾也顯示出相同傾向。

    

  在考慮日産之際,無法和豐田以相同的尺度單純對比。豐田的銷售額是日産的2.5倍,還掌握日本國內一半的市佔率。同時,豐田的出口規模也很大。另一方面,日産在日本國內的生産規模僅為豐田的3分之1,銷售規模僅為豐田的4分之1。之所以形成這些差異,是因為日産採取的戰略是,與雷諾在世界市場形成分棲共存,同時在有需求的海外國家和地區尋找出路。

      

  日産在日本國內的業務規模小,或者存在著犧牲日本國內就業的一面。但是,日産通過在海外提高存在感而生存下來。如果日産借助與雷諾的合作,獲得全球銷量第2位(包括日産出資34%的三菱汽車在內)的寶座,「日法兩國哪一方的國家利益優先」等受到國界束縛的討論本來就沒有意義。拋開小異、以大同贏得勝利,這是日産和雷諾今後的唯一出路,日法兩國政府也應以這種觀點加以守護。

  

  雷曼危機後,環顧汽車産業,構建跨越國家、由企業和企業探索增長的聯盟的只有日産和雷諾。

  

  例如中國和美國這2大市場。既非中國系也非美國系的2家汽車企業攜手,有望在處於經濟摩擦之中的兩個市場實現增長。日産在俄羅斯、東歐和南美,雷諾在亞洲和北美通過合作夥伴彌補了自身弱點。

    

  兩家企業享受著豐田、本田、通用無法指望的益處,今後也將繼續獲得這種益處。雙方不應輕易放棄全球主義的理想和果實。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