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輩出的日本緣何留不住人才?
2021/10/21
在與其他國家比較時經常被指出的是,日本在給予未來的研究人才,也就是「大學院生(研究生)」的待遇上的差距。歐美和中國的知名大學不斷充實對研究生的生活補助。大學的研究生可以獲得工資、免學費或者不斷充實給付型獎學金、事實上免費就讀的情況也很普遍。
一方面,日本的給付型獎學金有限。日本與其他國家研究生待遇的差距正在被拉大,日本國內大學從國內外吸引人才的吸引力不斷下降。日本的大學接收亞洲和歐美的留學生,形成了很大的人才實力。但是,如果日本的研究環境劣化,作為留學生選擇的留學目的地或許也會失去魅力。
![]() |
獲獎後舉行記者會的真鍋淑郎(美國新澤西州,kyodo) |
在這種背景下,以公共資金為原始資金於2021年開始啟動的目標額為10萬億日元的日本的「大學基金」備受期待。美國等的知名大學利用自主的大學基金,充當研究費和設施費,成為吸引優秀研究人員的原動力。日本也需要利用大學基金改善年輕研究人員的待遇等改善研究環境的智慧。
培養能適應研究開發新潮流的人才也是當務之急。所有研究領域都在推行利用數位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的「研究開發DX(數位轉型)」。嘗試利用高性能電腦模擬自然現象或者利用基於人工智慧(AI)的數據處理推進材料和新藥研究。
如果由研究生和年輕研究人員負責的實驗能由機器人來完成或者通過電腦模擬代替,還有望緩解研究一線人手不足的問題。建立年輕研究人員不再被雜務纏身而可以集中精力做研究的環境至關重要。
共用研究數據和成果並提高研究效率的「開放科學(Open Sciense)」也已興起,也需要能掌握數據主導型研究開發主導權的人才。在研發競爭的舞臺擴大到全球的背景下,能否在日本國內擴大研究人才厚度,並形成能取得重量級成果的環境,日本將面臨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川和輝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