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大競爭(中)水準分工,誰能活下來?
2022/01/12
實際上,向陷入經營危機的三電伸出援手的是中國的海信集團。海信的意圖是通過三電來獲得汽車製造技術和進入該行業的渠道,為將來涉足純電動汽車領域進行佈局。
日本鈴木汽車顧問的鈴木修斷言:「以汽車製造商為頂點的現有産業金字塔將土崩瓦解」。其他行業的企業或新興企業在汽車領域的「顛覆」正在上演。
最大股東為美國亞馬遜的美國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Rivian Automotive於2017年收購了三菱汽車關閉的工廠。日産汽車在歐洲的首個生産基地、歷史古老的西班牙巴塞隆納工廠也於2021年底結束使命,日産正在與新興純電動汽車廠商等進行出售該工廠的談判。
![]() |
Rivian收購了三菱汽車已關閉的工廠,開始生産市售車(照片由該公司提供) |
誰將掌握純電動汽車時代的主導權呢?通過代工智慧手機而成為世界企業、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EMS)企業鴻海已經開始著手新模式。
「我們的工廠可以使用貴公司的系統嗎?」2019年日本自動駕駛系統新興企業Tier IV(名古屋市)接到了鴻海拋來的橄欖枝。
Tier IV已經決定參與的是鴻海主導的純電動汽車項目「MIH」。該項目通過使純電動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和系統企業等展開合作,來開發新的車身和通信基礎系統等。全球已有2000多家零部件廠商等參與該項目。即便是缺少硬體技術的企業,也將能夠生産出純電動汽車。
在智慧手機領域,鴻海是蘋果打造的超大平臺的參與者。鴻海此次計劃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轉變為打造平臺的一方。Tier IV創始人加藤真平表示,「軟體是今後汽車製造的主角。總有一天,即便沒有汽車製造商,也能生産出汽車」。
適合生産純電動汽車的最佳商業模式尚不明確。日本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的負責人中西孝樹指出,「競爭非常激烈,不知道新涉足該領域的那些企業能否生存下來」。新舊參與者混雜在一起的主導權之爭才剛剛開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廣井洋一郎、大本幸宏、湯澤維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