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到小微企業工作——為了緩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提出了這樣的就業促進舉措。這是為了防止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不滿加劇,進而引發社會動盪。政策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困擾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老問題」將阻礙前進的方向。
總理親自搖旗吶喊
中國的大學在夏季畢業,6月前後將迎來招聘簽約的最高峰。「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李克強在4月30日的會議上這樣表示,同時提出了以應屆畢業生等為對象的就業促進舉措。
 |
中國總理李克強(kyodo) |
主要舉措之一是對小型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提供補貼。在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時,將提供社會保障費補貼,促進企業加強福利待遇。而科技型小微企業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可以享受低息貸款。
此外,還將完善對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扶持。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其政策意圖是通過促進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推動對中國經濟來説屬於最大課題的消費擴大。
李克強親自搖旗吶喊,促進年輕人就業的背景是應屆畢業生持續逐年增加。中國政府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27萬人。相比去年增加28萬人,達到10年前的2.6倍。為了提高勞動力的品質,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擴大招生,結果高校畢業生持續出現激增。
「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個人期望與市場需求差距明顯,矛盾比較突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這樣説明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持續增加的結果是,就業形勢完全演變為「買方市場」。
在中國,換工作本來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創業也非常盛行。在民營企業數量眾多的浙江省等地,不分學歷、以很少資本進行創業的案例並不少見。而從大學畢業之後,與朋友一起創辦創新型企業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雷曼危機」後轉為追求穩定
而打擊這種創業精神的是2008年的雷曼危機。由於經濟惡化,相繼有企業破産,學生們轉為了追求穩定。在此背景下,作為就業目標越來越受歡迎的是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