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三

  • 0409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摩拜CEO:技術讓使用和擁有分離

摩拜CEO:技術讓使用和擁有分離

2017/12/06

PRINT

      與他人分享物品和服務的「共用經濟」正迅速俘獲消費者的心。這種從擁有到使用的範式轉換在催生巨大商機的同時也給現有傳統企業帶來了衝擊。引領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未來,又存在怎樣的課題呢?作為共用單車領軍企業之一的摩拜單車CEO王曉峰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暢談了其對共用經濟的理解。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

  

      記者:想了解一下你們推出共用單車服務的背景。

   

      王曉峰:我們是希望幫助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交通擁堵,一個是空氣污染。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城市裏,在中國或者全世界的大城市裏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交通擁堵,城市越大越嚴重。第二個是空氣污染,經常爆表。很自然我們就想到了自行車。

  

      記者:一段時間,中國騎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少,你們是如何讓大家重新利用自行車的?

 

      王曉峰:由於中國政府鼓勵汽車産業,過去20~30年,中國城市是建立在4個輪子上的。車子也越來越多,把自行車存活的空間擠佔了。基本從90年代後,存活的自行車是非常低端的,或者山地車,小輪車。因為騎車不方便,如果自己買一輛車,好的自行車會丟,平均一個人會丟4輛車。然後自行車越來越貴,從每輛200元變成現在的2000,3000元。萬一丟了怎麼辦?還有面子問題,為什麼別人開車,我要騎個破自行車?其實很多人在(上海)陸家嘴或者(北京)國貿上班,開車是不方便的,但是他一定要開車,面子問題。

  

      因此,只有滿足三個要素,才能讓人們騎車。第一個是想用就用,想停就停,非常方便。還有就是便宜。如果讓人們在使用自行車的時候不要去考慮錢,那就會大量的使用。第三個要求就是我們要造一輛自行車不會讓人覺得沒面子,如果我的自行車是破車,人們會覺得不好,但是把車輛設計的很cool,打上環保的標籤,會讓人覺得就算我騎著mobike但是我很自豪、很環保、很fasion,不會覺得比你開寶馬車沒面子。

 

      記者:到2017年6月你們已經投放了700萬輛單車,您覺得中國的共用單車市場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是什麼?

 

      王曉峰:我們去年(2016年)到6月份的時候,(提供服務的)只有4個城市,到年底8個城市,到今年6月份已經130個城市,到今年8月份已經170個城市了。包括160多個城市在國內,8個城市在國際市場。

  

      我想有至少3個原因。第一是很多城市的市民的確在2,3公里的短途出行上,過去沒有得到滿足,人們非常需要一個很方面,很廉價的交通工具,比如在上海,2,3公里距離的出行上,沒有任何一個工具比騎摩拜更方便,更便宜。我想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們也相信,這種需求不僅在中國,在海外上百個城市都有這樣的需求。

  

      第二個,摩拜所開創的這種很方便的無樁+智慧的特點的自行車使我們有能力去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服務,如果沒有智慧鎖,自行車會丟,如果用有樁的方式來建,它就不方便,無法繼續推進。所以第二點的原因就是在於技術的進步和開創的無樁和智慧鎖為基礎的單車方式,使得這個事成為可能。

  

      第三個,是中國政府對綠色出行,對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這種大力的提倡,尤其是鼓勵創造性的想法,先去嘗試,再進行管理這種比較積極鼓勵和寬鬆的環境相關。

  

      記者:現在摩拜一天的利用量是多少?

  

      王曉峰:現在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我們每天的出行利用次數在2500萬次。等於uber的三倍,等於滴滴的二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