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觀點 > 諾獎得主天野浩:日本半導體的機會來了

諾獎得主天野浩:日本半導體的機會來了

2022/01/19

PRINT

半導體

       臺積電此前決定在日本建首座半導體工廠,要想讓低迷的日本半導體産業重新復蘇,日本能做的只有吸引實力雄厚的海外企業在國內建廠嗎?日本運用此前在研發方面積累的經驗,通過自力更生能實現什麼樣的目標?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此採訪了2014年因開發出藍色發光二極體(LED)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從事半導體新材料開發工作的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

 

天野浩

 

       記者:您獲得諾貝爾獎至今已經8年。據悉使用與藍色LED相同的材料“氮化鎵(GaN)”有望開闢新的可能性。

 

       天野浩:一説起半導體材料,可能人們都會認為是硅材料。不過,硅材料有其適合的用途,也有不適合的,今後不適合的用途會越來越多。因為全球出現了碳中和(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動向。這個領域備受關注的是化合物半導體。其中,氮氣與鎵結合生成的氮化鎵將形成一個很大的市場。

 

       記者:硅和氮化鎵有什麼不同?

 

       天野:簡單來説,硅具有在低電壓、小電流條件下高效工作的性質。正因為這些原因,硅才以邏輯元件或記憶體的形式用於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的運算處理。

 

       另一方面,今後高電壓、大電流用途的需求將會擴大。包括純電動汽車(EV)、手機基站、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的蓄電和輸配電系統。它們使用的電力供應半導體或者用來改變電壓、頻率的半導體,被稱為功率器件,氮化鎵適合用作這方面的材料。使用硅的話,電阻會導致很大的電耗,效率很差。

 

       記者:氮化鎵已經投入使用了嗎?

 

       天野:純電動汽車大多還是使用硅類材料。原因有幾個,主要原因是氮化鎵難以量産。1990年代就開始了相關研究,花了很長時間才實現穩定生産出高品質的結晶。藍光LED即便每平方釐米有1億~10億個“晶體缺陷”也能發光,但如果用於純電動汽車的話,精度上需要將缺陷減少到1萬個左右。

 

       記者: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量産嗎?

 

       天野:從技術上來説,現在已經達到可以放心使用的程度。製造技術也沒問題,剩下的課題就是找到商業化的承擔者了。

 

       雖然長期共同開展研究工作的大型機電企業有很多,但商業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量産需要數百億~1000億日元的投資,很難向前推進。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企業不像以前那樣願意冒險了。

 

 

       記者:日本政府以4000億日元補貼吸引來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TSMC)。臺積電半導體使用的是硅。

 

       天野:與硅相比,(氮化鎵)應該投資少。要想開發有競爭力的純電動汽車,使用氮化鎵功率器件的也更容易實現差異化。電力損耗小並且器件本身也很小,因此可以實現系統整體的小型輕量化。大幅降低成本成為可能。

 

       記者:據悉中國大陸在關注化合物類的材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2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3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