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天野浩:日本半導體的機會來了
2022/01/19
天野:歐美也在做。日本擁有這些國家好幾年都趕不上的技術經驗。在材料領域日本有優勢。在矽領域,日本與台灣、南韓及中國大陸的競爭激烈,今後難以反超。與其在後面追趕,不如在氮化鎵新市場上領先。包括氮化鎵在內,化合物類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只有矽半導體的千分之一左右。但這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日本國內企業能將其推廣到全世界,那就太棒了。期待過去那種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
記者:您覺得純電動汽車以外的市場會如何?
天野:基地台及數據中心的電源裝置恐怕都會換成氮化鎵。就拿數據中心來説,為了避免通信發生延遲,越來越多地設置在用戶多的城市,這些地方大多不是寒冷地區,需要冷卻裝置。而使用氮化鎵的話,即使沒有空調也可以運作。比方説有一個矽創造出的經濟圈,把它想成是用氮化鎵來驅動,就容易理解了。不管是5G,還是‘Beyond 5G’,只要有氮化鎵,就可以發揮能力。
記者:擁有這麼厲害的技術令人感到很驚訝,這也有可能促進日本恢復自信。
天野:藍光LED剛發明出來時,普及速度很慢。正在困擾之時,手機出現了。照明市場也擴大了。需求是跟社會活動相聯繫的。這次的機會是碳中和。在日本的能源結構中,火電佔到75%。日本迫切需要轉向可再生能源,到那時,整個國家需要的是什麼材料?雖然日本的影響力一度下滑,但如果創造出新的東西,又會恢復活力。
記者:很久以來一直有聲音認為日本的研究能力劣化了。
天野:劣化一詞準不準確存在疑問。我覺得沒必要悲觀。從文部科學省統計的研究人員數量來看,大學、企業和公共機構的研究人員總數有所增加(2005~2007年平均與2015~2017年平均相比)。按照人口平均,也不遜色於其他國家。論文數量確實減少,但很可能是因為企業為了防止技術被剽竊而戰略性地減少發表。大學論文數量仍跟以前保持一樣。
記者:您在著作中提出了「好的創新」一詞,請您講一下什麼是好的創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