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元貶值效果佔日企利潤增加額的一半
(2023/11/24)
-
77家主要日本企業的2023年4~9月利潤因日元貶值同比增加約8100億日元。受益最明顯的是汽車、機械、電機等海外銷售額比例較高的企業。另一方面,NITORI控股、夏普等9家企業的利潤因日元貶值而減少……
-
三菱電機與安世半導體攜手開發功率半導體
(2023/11/24)
-
荷蘭的安世半導體是中國聞泰科技的子公司。三菱電機將向其提供使用碳化矽的半導體晶片……
-
日企新材料讓電池壽命變10倍,1節或能用50年
(2023/11/24)
-
日企KOIKE等開發出了用於固態電池電解質的單晶物質,電阻可降至原有物質的1/10。首先尋求應用到醫療器械等領域。例如,現有起搏器用電池的壽命被認為在5~10年左右,使用新技術有望延長至50年左右……
-
日企最早2027年度開始銷售「人造魚肉」
(2023/11/24)
-
「人造魚肉」的製造方法是從魚身上提取細胞併為其提供營養,利用培養裝置使細胞增加。隨著世界人口增加,水産資源有可能出現短缺,人造魚肉的開發競爭十分活躍……
-
日本用量子感測器延長電動汽車續航
(2023/11/24)
-
車載電池如果充電超過規定容量會有損壞風險。但由於難以準確測量充電量,因此會設置剩餘量,使充電量比最大容量少約10%。東京工業大學等使用鑽石量子感測器,高精度測量充電量,有望使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約10%……
-
EV戰國時代(上)豐田挑戰中美雙雄
(2023/11/24)
-
就像隨著智慧手機問世,手機行業勢力版圖大幅改變一樣,汽車行業也以EV為契機迎來轉捩點。誰會成為蘋果,誰會成為諾基亞?有3個關鍵詞,第1個是成本,比亞迪自産車載電池。第2個是軟體,特斯拉領先。日企如何對抗?那就是第3個關鍵詞——電池……
-
全球前50摩天大樓一半在中國
(2023/11/24)
-
中國在2010後超過美國,擁有數量最多的全球前50高樓。被稱為「摩天大樓」的超高層大樓是反映經濟的一面鏡子,其建設反映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但在房地産市場狀況惡化時,也成為風險的指標。全球前50的摩天大樓都在哪呢?
-
豐田在印度建第3工廠,産能將增加3成
(2023/11/23)
-
新工廠預計2026年完成建造,年産能力10萬輛。計劃擴大混動車(HV)的銷售……
-
三得利威士忌提價,「響30年」將漲至約2.3倍
(2023/11/23)
-
日本國産威士忌「響」及「山崎」等5個品牌的19個品種將從2024年4月1日出貨的産品開始提價。建議零售價漲幅為2成~最高約2.3倍。「響30年」將從以往的人民幣約7672元漲至約1萬7262元,「山崎12年」將從約479元漲至約719元……
-
建築機械行業也掀起電池爭奪戰
(2023/11/23)
-
日本小松將收購美國電池企業之外,富豪集團也宣佈收購另一家美國大型電池企業。電池的主戰場仍是純電動汽車。在建築機械領域,因適用性不佳等,此前電動化並沒有取得進展。而眼下接二連三的收購背後,存在建機企業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