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忍痛也要轉型純電動車企背後的危機感
2019/03/14
此外,人員的削減也難以避免。大眾提出到2030年將全球銷量的40%改為純電動汽車這一目標。但2018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4萬輛。雖然是累計,但日産汽車通過純電動車「LEAF(中國名:聆風)」的銷量截至3月達到40萬輛。相比之下,大眾起步較慢。
![]() |
大眾汽車標誌(資料,reuters) |
純電動汽車原本與汽油車和柴油車等內燃機車相比,零部件數量較少,因此參與生産的人數需求也變少。要普及價格容易高於大眾具有優勢的汽油車和柴油車的純電動汽車,削減生産人員將難以避免。
在大眾全球65萬名員工中,大部分都在參與現有的汽油車和柴油車生産。2018年11月發佈的德國國內3處生産基地的純電動汽車生産計劃顯示,到2023年,有7~8千人將失去工作。當地媒體報導稱,赫伯特·迪斯希望進一步裁員5千人規模,但員工代表和赫伯特·迪斯的關係迅速惡化。
![]() |
在汽車共用方面起步晚
同樣是德國廠商的戴姆勒和寶馬(BMW)除了自動駕駛的共同開發之外,還在共用等出行服務方面成立合資公司,正推進大膽的合作。豐田向美國優步(Uber)出資,還和軟銀集團攜手。而大眾則處於「與(美國谷歌旗下的)Waymo相比落後1~2年」(赫伯特·迪斯)的局面,在尋求合作夥伴方面行動遲緩的情況難以否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