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購電池看到的豐田供應鏈變革
2023/10/09
此前,豐田一直採取在集團內部採購關鍵零部件的戰略,但車載電池僅靠自主生産難以滿足需求。在電池方面,中國和南韓廠商佔據成本優勢。因此,豐田無法通過在集團內部採購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原有模式來滿足需求,只能從外部採購。
美國2022年8月通過的《通膨削減法》(IRA)規定,作為購買純電動汽車時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5成電池零部件需在北美生産和組裝等。
豐田的社長佐藤恒治強調稱,「通過提高自身産能和與夥伴合作,迅速確保所需(電池)數量」。在定為目標的2026年即將到來的背景下,豐田要實現目標,包括與LG新能源的合作在內,無法避免從外部合作夥伴採購電池。
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領跑的是特斯拉和比亞迪。他們採取兼顧提高行駛性能和成本競爭力的戰略,正在加強從確保電池原料到自主生産的流程。
純電動汽車被認為電池成本負擔較重,難以實現盈利。比亞迪以價格在200萬~30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9.78~14.67萬元)的純電動汽車為主力,2023年1~6月的凈利潤是去年同期的3倍,達到109億元人民幣。通過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自産化提高了盈利能力。
一方面,豐田將確保當前所需的電池,另一方面,也在佈局增強自産化。計劃2026年以後陸續推出正在開發的新一代電池。把採用廉價的磷酸鐵鋰(LFP)材料的電池等投入實用,並不斷擴大自主供應的規模。
能否確保所需量的電池將左右純電動汽車增産時代的競爭力。豐田不拘泥於自主供應,通過採用LG新能源等的電池,力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捲土重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