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淩汽車部門總裁談車載半導體需求與戰略
2023/12/05
Peter Schiefer:MCU目前的供求仍然緊張,到2024年1~3月將達到均衡。EV用高耐壓功率半導體的供應短缺將持續到2024年。
記者:如果自動駕駛需要高性能的運算半導體,您認為競爭環境將如何變化?
Peter Schiefer:在自動駕駛的高性能計算領域,中國的地平線及美國英偉達的車載人工智慧(AI)晶片參與進來。我們公司不做這種SoC(系統晶片),因此不存在競爭。反而我們的MCU是跟SoC共同使用的合作夥伴。MCU裝入SoC廠商的晶片中,發揮監控安全的作用。
記者:在功率半導體領域,除了矽半導體以外,還在推進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的研究。
Peter Schiefer:今後,比起矽半導體,有的用途會更需要高耐壓功率半導體。氮化鎵適用於EV充電時使用的車載充電器,碳化矽適合EV的主逆變器。如果使用碳化矽及氮化鎵,可以提高産品效率,但所需費用高於矽半導體。
配備800V大電池的汽車如果配備碳化矽,可以提高耗電效率,延長行駛距離。而配備有小型電池的汽車使用矽半導體性價比更高。碳化矽比矽更出色,但不會因此而捨棄矽。英飛淩的戰略是持續開展全方位的投資。
目前不考慮在日本設廠
記者:日本引進EV的行動比較遲緩。
Peter Schiefer:不僅日本,任何地區的脫碳潮流都不會停止。只要有應對能源危機的需要,汽油車就要向EV和混合動力車轉型。
記者:是否考慮為了應對地緣政治學風險而分散生産基地?
Peter Schiefer:在半導體産業,工廠越大,生産效率越高。從生産效率的角度來看,在各國都擁有生産基地,並不是理想的狀態。英飛淩把生産基地放在了德國、奧地利及馬來西亞等。目前不考慮在日本設立生産基地。
Peter Schiefer接受採訪 |
Peter Schiefer:德國慕尼黑應用科學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畢業。曾在西門子半導體部門(現英飛淩科技)工作,2012年擔任英飛淩全球業務部負責人,一直負責半導體的製造、組裝及工序技術開發。2016年起擔任汽車電子業務部總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