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在華業務,日企相關人士樂觀與悲觀並存
2019/10/08
顯示出受中美對立的影響,維持現在的業務已是極限的這一情況。還有更加強烈地希望縮小在華業務的案例。
「人工費等上漲,作為生産基地的使命已經結束」
「體制不透明」
可以看到對於在中國維持業務持悲觀態度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如果考慮到中美的經濟脫鉤風險和中國的工資上升,當地基地不得不依賴面向日本國內的生産。如果還瞄準中國以外的市場,必須轉移至東南亞等地。如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分開設置生産基地,雙重的投資負擔將對企業構成壓力。
關於佔回答的4分之1的「縮小」中國業務,很多日本商務人士認為「應轉移至東南亞和非洲」等,商討將生産從中國遷往人工費低廉的國家這一情況很突出。
在問卷調查中,還對中國的技術實力和産業競爭力進行了調查。
如果在中日之間比較製造業的競爭力,預測10年後日本處於劣勢的受訪者達到52.2%,超過日本佔優勢(39.6%)。
![]() |
中國以巨大的內需為武器培育國內産業,一直在智慧手機、行動通訊基礎設施(基地台)和家電産品等領域擴大全球份額。在純電動汽車(EV)用等車載電池領域,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成為世界最大製造商等,中國正在很多領域奪取製造大國日本的份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