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在華業務,日企相關人士樂觀與悲觀並存
2019/10/08
憑藉豐富的勞動力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面臨人工費上升,不得不推進産業升級。中國政府2015年出台了以培育高科技産業為支柱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到2020年使半導體自給率提高至40%的目標。
對於成為火車頭的華為技術,美國啟動了禁運措施。雖然出現「對中國製造2025構成打擊」這種預測,但在此次調查中,對於相關目標認為「充分」或「能在很多領域達成」的日本企業商務人士受訪者合計達到48.3%。
在一家擁有中國基地的日本製造業企業工作的20~30多歲女性針對中國製造業表示,「能否避免模倣,從頭開始創造技術(是今後的關鍵)」。
針對此次的調查結果,熟悉中國問題的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分析認為,「雖然認為中美對立將長期化,同時關稅問題還對日本産生影響,但對於在華業務,‘觀察事態’仍佔壓倒性多數。日本商務人士的現實而冷靜的視角變得明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藤 玲
調查的概要
9月3~10日以任職企業或回答者本人涉足在華業務的管理人員為對象,通過網際網路實施問卷調查,獲得1003人的回答。從年齡段來看,40多歲為3成,50多歲佔4成。問卷調查表的編制獲得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和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亞聖的協助,調查委託給日經調查公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