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産養殖從海洋轉向陸地
2019/01/07
日本政府2018年12月8日通過了《漁業法修正案》,對漁業權制度等進行了調整,方便企業進入水産養殖行業。該法將在2年內實施,將廢除都道府縣的知事發放開展水産養殖業務所必須的漁業權時優先漁業協會的機制。這是日本自1949年以來,時隔約70年首次作出重大改革。
但是有水産商表示,「天氣條件好、適合養殖的漁場幾乎不剩」。即使發放新的漁業權,預計實際上也將遭到當地漁業從業者的反對。
備受關注的是陸地養殖。不必擔心因水溫水質變化而難以管理的問題,由於不存在漁業權的限制,企業也更容易涉足。
陸地養殖具有能夠在消費地附近生産的優勢。日本水産的社長埜明世表示,「能夠鮮活上市,估計可以賣個好價錢。希望提前1年、2年實現盈利」。在依賴進口的鮭魚方面,(依靠陸地養殖)還存在不用支付關稅的利多。
挪威和智利企業以鮭魚為對象進行陸地養殖。據稱還有海外企業希望在日本開展陸地養殖業務。圍繞能夠充分盈利的機制,今後將掀起企業競爭。
降低成本成為課題
陸地養殖面臨的課題是削減成本,據稱和海洋養殖相比陸地養殖的成本高出2成。不僅需要水資源,調節水溫還需電費。因此,陸地養殖此前一直以鱘科和河豚等高檔魚為中心。
日本水産行業今後將致力於活用感測器等IT技術,進行水質管理等。此外,為了把「物聯網(IoT)」技術也活用於水産行業,預計將開展跨行業合作。
與海洋養殖相比,陸地養殖不受天氣等自然條件束縛。東京海洋大學學術研究院的廣野育生教授表示,「應該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日本水産的埜明世社長表示,「 IT等企業向我們打探是否打算在中國開展陸地養殖」。活用漁業大國日本經驗的陸地養殖如果能夠步入正軌,則有望成為新的基礎設施被用於出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藥袋大輝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