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信的失敗考驗「後雷曼」的監管體制
(2023/03/20)
-

小平龍四郎:瑞信是世界金融監督機構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的30家銀行之一。本來應該是金融系統發生動揺時發揮穩定作用的金融機構。實際上發生的事情相反……
-
日本消費走向「消齡化」時代
(2023/03/20)
-

中村直文:近30年日本20~60多歲人群的價值觀和消費取向的差距趨於消失,這種新的社會形態被稱為「消齡化」。有專家指出,企業以前將行銷的重心放在年輕人和年輕家庭,但隨著年齡層差異的消失,今後有必要轉向超越年齡層的縱向市場……
-
《晶片法》帶動的美國政治機會主義
(2023/03/20)
-

這是拜登政府迄今為止利用政策影響企業最激進的動作之一,但該法在保護美國關鍵技術供應鏈之外,更是與本土政治博弈緊密綁定。
-
日企從全球市值50強中走向消失
(2023/03/16)
-

梶原誠:1988年底世界總市值前50的企業中,有32家日企。2009年以後只剩豐田一家。日本在失去的30年裏被世界拉開差距,股市無情地反映出企業和國家的沉浮。美國矽谷銀行破産引發的衝擊正在迫使全世界的投資者對股票做出進一步甄別……
-
對話瀚川智慧CEO蔡昌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風口」已至?
(2023/03/16)
-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的前景?參賽者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汽車廠商又該怎樣面對「車電分離」可能帶來的權力分化?
-
馬哈迪:美國應設法與中國改善關係
(2023/03/15)
-

97歲的馬哈迪自2022年11月宣佈引退後首次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關於中美主導權爭奪,他指出:「中國在發展,美國必須接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時代會到來」,他對中美對立擔憂稱:「會傷害國際貿易」……
-
矽谷銀行倒閉讓憂慮覆蓋美國科技産業
(2023/03/15)
-

堀田隆文:矽谷銀行倒閉的風波會擴大到什麼程度? 對於動盪是否會蔓延到整個金融系統,看法存在分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對借款人、美國初創企業的影響。在最需要矽谷銀行的時候,他倒閉了……
-
老去的G7轉向「追求幸福」
(2023/03/15)
-

江渕智弘:G7佔世界名義GDP的份額在頂峰的1986年達到68%,2022年降至43%,首次被佔44%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超越。G7將幸福的追求定為2023年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議題,從中可以看出在名義GDP上被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逆轉的苦惱……
-
能否抓住美國地方銀行這把落下的刀?
(2023/03/14)
-

竹內弘文:在決定保護破産的矽谷銀行(SVB)的所有存款後的一天,美國股市仍然籠罩在不確定性中,那些被擔心遭受存款外流的銀行股大幅下跌。 因為發展太突然,也有一些市場參與者試圖測試市場格言「不要試圖抓住一把落下的刀」……
-
Alphabet董事長:中美脫鉤將延緩技術進步
(2023/03/13)
-

Alphabet董事長約翰·亨尼斯對AI存在的問題敲響警鐘,表示:「國際協議是唯一的方法。在AI領域具備僅次於美國的競爭力的中國也應參與進來」。他強調稱雖然中美對立正在激化,但針對將給人類帶來危險的技術,雙方應展開合作……